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那么自尊到底是什么呢? 人格心理学认为自我概念是描述性

冯二玲
那么自尊到底是什么呢? 人格心理学认为自我概念是描述性自我,自尊是评价性自我,即自尊是个体做出自我价值判断后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自我情感方面的内容。 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人有哪些不同呢?我们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不少研究者对高、低自尊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他们无论是在认知、动机还是行为表现上均有所差异。 (1)高自尊者自我提高的动机占主导地位,低自尊者自我保护的动机占主导地位。自我提高动机意味着提高自尊,而自我保护动机则意味着避免失去自尊。 (2)自尊水平与自我认识水平有高相关。高自尊者的自我概念更精细、更清晰,对自己的认识更稳定、更一致;而低自尊者的自我概念更混乱、更模糊,对自己的认识不稳定、不一致。 高自尊者的自我提高动机占主导地位,对自己充满信心,因而更乐于进行自我探索;而低自尊者受自我保护动机的主导,害怕意识到令自己或他人不满意的特征使自尊降低,因而不愿意或害怕进行自我探索。 低自尊者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更容易从众,更容易被说服,而高自尊者按照自己的内部信念和价值行动而不会顾及外部的影响。 (3)具有相同能力的高、低自尊者有可能取得不同的成就。一般而言,自尊与成就不会有很高的相关,因为成就应该主要与能力有关。但是面对同样的任务,特别是成败无法确定的任务时,低自尊者常采取自我击败行为的现象。 (4)高、低自尊者对成败的反应也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当被试第一次任务失败时,若要求被试再次完成这项任务,高自尊者坚持的时间会更长,而低自尊者更容易放弃。 (5)低自尊与抑郁和社会焦虑有较高的相关。与高自尊者相比,低自尊者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从挫折和创伤中恢复过来,这可能表明他们对生活的不幸更敏感。而高自尊者的情绪则较为平稳。 (6)与低自尊者相比,高自尊者更有可能夸大与别人的一致性或自己的独特性以提高自尊。 (7)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的归因风格是不同的。高自尊者常将成功归为内部原因,如归之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把失败归于外部因素,如难度、运气或他人。低自尊者则相反,他们常把成功归为外部因素,将失败归为内部因素,如缺乏能力或努力。 低自尊者多使用总体归因,在认知上更倾向于过度概括化。例如,低自尊者若在学业上失败,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失败;而高自尊者在学业上失败时,他们会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如社交方面仍然是很成功的。

1温暖
0回答
冯二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594天 真 正 的 力 量   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   在生命当中,有一种素养是别人夺不走也不可替代的,那就是毅力。我对孩子说,当你摔倒之后,如果你躺在地上哭泣,所有的围观者都是看你笑话的人;而如果你立即爬起来,重新出发,你身后所有的目光都会变成你奋发进取的力量。   一个人,取得成就最起码的素养是自律,且不是一时一地的自律,是一辈子的自律。一辈子都遵从内心的计划,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感觉和大众走。一个一辈子都自律的人,会形成钢铁一般的意志,无坚不摧。如果你还在乎别人的评价,那是你站得还不够高,人在绝顶,岂是流言蜚语能够到的。   有人说,你的一生跌宕起伏,卻几乎没有见你有过烦恼和颓丧;你现在取得的成就也不算小,但是又没有见你趾高气扬地骄傲,为什么?我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遇到的不顺利是倒霉,而是把它当成上天对我的历练,所以我不烦恼颓废。我取得的成功,我认为是我刻苦自强,努力奋斗的水到渠成,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我从来没有陷入自满的危险,因为,我始终都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有很多事情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被称为美国文学桂冠诗人的弗罗斯特写下这样的诗句:“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一时间走两条路。”这几句诗,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记在了脑子里,我从诗句中领悟,每一次的人生抉择,都有两种取舍,我一定谨慎地选择那条最适合自己的。特别喜欢这样一句歌词:“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春去秋来,万物枯荣,只要我们在这个岁岁新绿、生机盎然的世界走过,领略过每一个季节的欢乐和深意,就能够以一颗平淡超然的心绝处逢生,对于经历的苦乐得失,云淡风轻、不足为虑。其实,如果仔细研究那些成功的人,我们很轻易地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们总是轻装,不带任何负担,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活着。   纪伯伦说:“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会只看到自己的背影。”不论多么完美的人和事物,总是会有瑕疵的。如果你只是看瑕疵的一面,并因此而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的愤青,那么,你的成长将会被你的潜意识不断误导向世界的另一面。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很多人认为读书多了,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就有了人生的力量。其实,真正的力量,是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才会显示出你的不同凡响。假如你的知识不能变成行动,就是知识的浪费,不过是一个把书本装到脑子里的书呆子罢了。   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真正的力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每个人都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犹太人有一句谚语:“你的兜里要时刻装着两张纸条,一张写着‘我是世界的一粒微尘’,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有多少人的兜里能够装有这样的两张纸条呢?

赵莎莎
很多人一直觉得强迫症无非就是出门总觉得自己忘带钥匙,或者关了车门以后又拉好几次,总害怕没关上,或者洗手的时候洗很多遍,怕洗不干净。觉得这些情况对生活影响并不大,或者强迫症跟我们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直到发现身边有亲人,朋友,或者自己因为强迫症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关系,才发现原来强迫症距离我们如此密切,而且它影响的范围如此之广。 首先大家要知道,人群中患强迫症的比例是1/50,也就是2%的人都会有程度不一的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的表现有大量相似的部分,大量的强迫症都有一致的地方,但是又会有些许的不同。最核心的相似点是什么呢?强迫症患者一定会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就是你的脑海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请自来的念头,当它进入大脑以后,你很难清除它,这种不请自来的强迫念头就叫作强迫思维。而这种强迫思维会引导你一定要做一些事,让你感觉更舒服。那些能够让你感觉更舒服的行为,就被称作强迫行为。 比如你总觉得自己没关窗户,你的应对方法可以是走开。但如果你走开了,你会觉得不舒服,你的心里就觉得很难受,总觉得家里会进小偷,所以你就会反过身再把它关上。再关了一次窗户以后,你走了一段时间,觉得窗户好像没关紧,然后再回去一趟,又关了一次窗户,这就叫作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之间互相助长,最后严重起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赵莎莎
有两组数字,好,我们大家可以来比对一下。 第一组数字是说,一个人经历车祸截肢,大概过多久他的幸福感会回到跟之前一样?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是车祸截肢互助俱乐部。他们在一起就一块聊天,做心灵上的抚慰。后来心理学家对他们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是大概平均一年时间,这个人的幸福感会回到跟之前一样。 第二个数字是说,一个人中大奖,彩票得了乐透大奖,一千万美金,突然之间就发财了。这些人大概过多久幸福感会回到跟之前一样?同样有这样的俱乐部,叫乐透大奖得主俱乐部。他们都是得过这个奖的人,他们跟别人玩不到一块,他们只能自己玩。心理学家对他们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是平均一个月的时间这些人的幸福感会回到跟之前一样。 这两组数字放在一块说明什么?想想看,说明什么问题?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的结论是说,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和状态无关,你能想象自己拥有哪种状态你就会特别幸福吗?说说看,你希望得到什么?给你一个亿,现金免税的,干净的钱,不会担惊受怕,可以吧?然后再给你点社会地位,受人尊敬,有粉丝,可以吗?OK,再给你点政治地位,让你当个什么小头目等等。然后再让你健康,健康很重要。让你好看点,让你长得很漂亮,可以万人敬仰。然后还得有事业,有一个完美的事业。你得有爱人, 有人爱你,你不能没人爱。你看怎么样?够完美了吗?我说了这么多状态,够完美了吗? 当一个人没有了幸福的能力的时候,你给他什么样的东西会有效呢?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富人会自杀?你说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好吗,他们没钱吗,他们没有健康吗?都不是。他们丧失了幸福的能力。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