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

田利
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俾思麦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刘小铭
肖洁
很多人非常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他们活得非常拧巴、非常痛苦,总是挑剔自己。这背后有一个坚固的信念:我不够好! 他们童年时期没有得到来自家长、老师、同辈的认可,特别是在失败时,听到太多的批评、指责、嘲笑,所以形成了一个错误信念:我不够好!长大以后,他们的注意力全在自己棘手的缺点、差劲的习惯、糟糕的性格上面,即便外人给与再多的欣赏与赞美,自己取得任何成绩与进步,都不能抹去“我不够好”的信念。 他们不停的努力,但是从来没有价值感、成就感,缺乏快乐与满足。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问题。 如何走出我不够好困境呢? 1、直面过去的创伤经历 要有意识地自我肯定,学会自我疗愈。方法就是直面创伤经历,对自己说一下肯定的话语。比如: (1)想想我成长的经历和过程,换一个人,肯定早就崩溃了,我真的很坚强。 (2)过去的难关我都能度过,现在这些问题,不会打倒我,只会让我更好。 2、接纳不完美 每个人都有缺点,缺点其实是生命给与我们的礼物。一个人变强大、变好的前提是接纳缺点,然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继续前行。 3、提升自我效能感 没有一个人是万能和完美的,所以我一定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多关注自己可以做的,可以做好的部分,欣赏与赞美自己,提升自我效能感。 同时,面对问题、失败、挫折,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别人和环境的责任。客观而温柔地对待自己。 让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你就会越来越好!

唐星星
前段时间跟姑姑聊天,姑姑跟我说了很多,她说她活了40多年,快50了,纵观身边所有的人,过得幸福都是极少,有些不幸福都会装得,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多幸福。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后却是心酸不已。姑姑说大部分都是婚姻将就过,也劝导我跟她们一样将就过。 我说:“明明就是不爱,不幸福、却要装、要演、本身就是不合适的人,这不是活得很累,恶性循环。”那身上该有多少“负能量累积”,该有多少的怨气。 我见过一些不合适的家庭,父母过得不幸福,又没有相互离开的能力,就会把人生的重量压在孩子身上,他们希望孩子们能把他们没有实现的愿望完成,希望孩子按照她们的要求想法去活。她们希望孩子能不走他们老路。他们却忘了,孩子都是跟身边的人学,特别是养育自己的父母。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他们却忘记了。 很多父母他们的想法都是好的,为了自己跟孩子幸福,他们努力赚钱,努力给孩子好的物质。但是他们却忘了,孩子们更喜欢,更需要的不是这些,而是妈妈的爱,尊重,理解,而不是一个总是处于压力中,容易情绪化,不爱自己,却要要求自己能够爱孩子。孩子不会因为妈妈少给她买东西,少给他报兴趣班而不爱妈妈。她们希望妈妈跟他们在一起是开心的,放松的,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有魅力,妈妈跟我在一起才会这么开心,快乐。而妈妈总是不快乐,压力重重,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导致妈妈不开心,他们不知道父母应该为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很多老一辈的,有些他们过得很苦,从小没有得到我父母的爱,尊重,理解,他们没有这些爱的能力,自己没有的东西,自然没办法给孩子。在我那个年代,父母都是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优秀,从小在比较中长大的孩子,我身边很多也是这样,学校排名,家长比较,孩子因为比较也变得自卑,有些为了成功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不择手段,只要能比别人好,能多赚钱,都去做。当看到别人落难,反而幸灾乐祸,“墙倒众人推”是当今社会一大现象,人无完人,谁没犯过错,谁不是在错误中成长,好像人只有“好人”跟“坏人”之分,没有“中间派”。 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大家也越来越幸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