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关于工作的认知误区讨论,通常体现在工作沟通钟,有些伙伴工作钟对顺从/服从/攻击性的理解运用还有待加深。
顺从,是最没有价值的归顺,对上位者/自身都价值感最低;
服从,是建立在目标/利益统一的情况下的主动选择;
攻击性,在感知到对方侵犯攻击的试探时释放,有助于把握主动权。
手下有个小姑娘负责HRBP工作,乖巧懂事做事很快但常常做吃力不讨好之事,业务部门反馈与感知也很一般,常常甩锅,她无奈硬抗,有时事情上升至更高层面,未及时信息同步或准备不充分,容易拖累整个BP部门。
换位思考下就知道了,对领导者来说,这种下属“顺从勤快不能战”,只能放在SSC这种流程化螺丝钉的位置。
进行调岗沟通后很有感触,
90-00这几代人,成长于“乖巧懂事听话”的氛围,已经形成了“顺从=奖励”的认知,
被教化成了“我负责踏实干活,领导负责捕捉到我的价值”,
无论被甩锅/加薪还是跨部门沟通时吃瘪,均默默承受再爆大雷。
现在已经不是这个玩法了。
绝对的顺从,意味着没有自己的专业视角与评估,在岗位上”拧螺丝钉“的员工,自身发展前景是很低的;
顺从和服从是两码事,遇到事情或任务指派,有自己的工作思路甚至不同见解,通过友好沟通辩论引导或配合共识,坚决执行,这个过程会体现专业度(不排除有些人掌握了技巧为了体现专业度找茬,但这种人职场评价与发展会比”顺从者“更好);
攻击性是一种高阶玩法,通常建议在沟通时,对方率先发起了有冒犯性的话题语句,假装没听见或者避而不谈是一种应对措施,询问对方表达是否是你理解的冒犯自己的角度也是一种策略,强硬表态事前预警/事中帮助建议/事后帮助善后/责任划分同样也是一种策略,根据具体所在的情景/在场人员和利益站位的考量有关,也需要能分离情绪与攻击性后使用。
所以你看,不同情景存在着不同应对策略,人在其中只是灵活识别与演绎,彰显出自己的专业度/个性和风格。
有些道理不是大家不明白,是内心还没成长到能hold住”演绎“的状态,一起关注每一个当下遇到的事情并觉察自己,时时探索联系吧。
Ps做SSC也不意味着失败,人生是多方位的,不用因为一个角度的发展而定义全部的自己。
#抬头仰望那片天空 #职场日常 #每日分享 #认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