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由于一些人小时候生活在父母的指责声中,长大后就沿袭了家庭

李有军
由于一些人小时候生活在父母的指责声中,长大后就沿袭了家庭中的“指责型”人格特点,对外界的人和事广泛加以指责,显得挑剔严苛、富于言语攻击性。这样的行为模式使得他们往往在人群中较为孤独,群体归属感较差,同时他们内心渴望爱,却不知如何寻求爱。究其根本,是他们受到了“指责型”家庭氛围所带来的人格层面的深刻影响。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人,往往性格压抑敏感,容易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有着深深的自卑,常高度地自我负面关注。一方面,他们容易对身边的人挑剔、苛求、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内心总觉得自己不对、不好、不够尽力。 常见的指责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非理性的“责任归因”及“事后追责”,这种做法会带给他人或自己带来极强的挫败感和自责感,对人际关系和个体自尊感的破坏性是极强的。另一种是不公平旳对比:拿指责对象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作比较,抬高别人,贬低指责对象,这种做法不仅会挫伤我们的自信,还容易把当事人引入一种莫名的嫉妒情绪中,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由此可见,喜欢指责别人的人会经常认为别人有问题,而且认为一切问题的来源都是别人、什么都是别人的错,这样他们就会通过责备他人的方式达到满足自身虚荣的目的。他们经常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潜意识聚焦他人缺点:选择性的看不见别人的优点,只看得见别人的缺点。他们总是在批评与指责他人中度日,并无缘无故地放大缺点,仿佛被遮蔽了双眼,完全看不见身边人的优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有弥漫性倾向:不止看见一个人的缺点,还能看见所有人的缺点。换句话说,拥有指责型人格的人,总是喜欢挑所有人的毛病,看谁都不顺眼。 第三个特点就是继承性:经研究发现,指责型人格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孩子通过后天学习父母的行为而来的。这类人的父母有很大的概率是指责型人格,所以他们从小就被父母打压、指责,相应地,他们长大后也开始指责别人,包括他们另一半和孩子。 第四个特点就是家族性:如在一个家庭中,姥姥是指责型人格,妈妈也是,那么很有可能舅舅也是。 第五个特点就是无意识性: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很难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以争吵成为夫妻间的家常便饭。

1温暖
1回答
来杯橙汁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胡周琴
1、马太效应 在爱情中,马太效应的表现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如果你愿意为自己付出更多,不断完善自己,你的个人魅力就会得到提升,从而增强个人吸引力;如果你一味地取悦对方,就会让对方骄傲,你在投入过程中不断地贬值,而对方在投入过程中不断地增值。 2、间歇性强化效应 情感上,随机奖赏制度非常适用,他每次约你出去,你都有求必应,时间久了他自然会觉得约你见面没有挑战,产生懈怠心理;但是你每次不出去,他又会觉得没有空间直接放弃;只要随机答应,就会让对方猜不透,摸不着,每次都抱着试探心理去约你,新鲜感就会永远存在,让他永远无法抗拒你。 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这个恋爱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对方有相同的情感基础时,外部阻力就越大。他们越爱对方,障碍越多,感情越深。 4、首因效应。 男人和女人第一次见面,给人的印象是余波最深。精心打扮的你,会给对方留下精致的印象,即使你以后不经常打扮,这种刻板印象也很难在对方心中挥之不去。首先,感觉直接决定了对方对你的总体印象。 5、吊桥效应。 或许你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某个时刻,在某个场景下,会突然对一个平日里完全没有感觉的人产生兴奋,所以你认为自己喜欢上了对方,然后做出无数的行为来迎合自己。事实上,这也许就是当时的环境造成了你生理上的紧张,心跳加速,所以你会把这种情况归结为对身边的人的兴奋,但其实这是一种恋爱心理学效应。 6、古烈治效应。 人为何喜新厌旧?许多哺乳动物都能体现出见异思迁的特征,人类作为高等哺乳动物,同样不可避免地会留下这种痕迹。因此,此时每个人的自律和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7、恋爱补偿效应。 人们总是首先注意到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在两情相悦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归功于恋爱补偿效应。人总是对那些对自己有好感的人感兴趣。如果一个人表现出喜欢你的倾向,只要他的价值还算过得去,你就会不自觉地找到对方的优点,不自觉地也会喜欢上对方。 8、振奋效应。 正确的爱人会让你变得更优秀。你越想为他变得更优秀,你就越想为他刻骨铭心。 如果你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好,恭喜你,你找到了正确的人,这也是很著名的一个恋爱心理学效应。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