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怎么对付对方的负面情绪呢, 其实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
杨侃
怎么对付对方的负面情绪呢, 其实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 1. 第1步,确认当下,给予支持 2. 第2步,标明情绪,积极倾听 3. 第3步,适时肯定,借势引导 4. 第4步,头脑风暴,讨论解决
1温暖
0回答
张瑞琴
温暖了
#
人际关系
相关回答
贾素凤
文化具有传承性,有其发展的历程与内在意图,也是被主流文化认可的,更承载了悠远时代人们生活中所积累的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文化成为一种“本该如此的典范”,而忽略当初创建文化的根本——人,即没把人放在文化之前,文化可能就成为一种压迫,让人感到窒息。
王梓
弗洛伊德说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达成,比昂说梦是记忆碎片的整合,拉康说梦是基于语言学的换喻和隐喻。 不同流派对于梦的解释截然不同,但根据大多数人的日常体验,我们都可以逼近一个有相对共性的结论:一个人的梦境总是反应着梦境之前的心境,它是一个人白日里无法代谢的情绪在另一种意识状态的重新组织。
胡星星
关于挫折教育,有些感悟想在这里聊聊,小时候经常给孩子挫折教育,是否能提高他成年后的抗挫折能力? 有很多的家长,对于挫折教育的理解是存在严重偏差的。他们所以为的挫折教育,是给孩子刻意制造挫折,人为地让孩子去承受磨难和痛苦。这不是挫折教育,这是毫无意义的惩罚。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面对自然挫折的时候,给予他无条件的抚慰、帮助和支持,让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我都仍然爱你并且会一直陪着你,一切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对挫折麻木,而是让孩子不惧怕挫折。在他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因为无助和孤独而陷入绝望。无论遇到什么,他都有勇气去面对,而不是在绝望中想到用极端的方式去逃避问题。 但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做到的,它需要社会的包容,以及最亲近的人的爱和无条件的支持。
张亮
情感是我们内心的价值感,是我们的主观理想产生的,所以我们说要向内求,就是更多的去觉察,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的主观世界。
王瑶琪
在失败者身上,常常有这些表现:对外人态度特别好,毕恭毕敬;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往往是“老好人,有修养,脾气好,善良”。而回到家里,他就暴露出另外一副面孔:变得暴躁,偏激,情绪化,愤怒,歇斯底里。在外面有多么礼貌,多么胆小卑微;在家里就有多么暴躁,多么肆意妄为。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类人?对内指责,对外讨好;对内“勇猛”,对外“懦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人到底是什么心理? -01对外人和气,对家人暴躁,是什么心态?1、踢猫效应:自上而下情绪转移你听说过“踢猫效应”吗?背后的小故事是这样:男人在公司被老板臭骂一顿,下班回家路上又跟人发生了冲突;回到家里,冲着在厨房里做饭的妻子,一顿输出谩骂;妻子一脸懵,委屈得不行;这时儿子放学回家了,妻子将怒火发泄到儿子身上,质问他为什么回家比平时晚。儿子也很生气,看到眼前走过的猫,一脚踢在猫咪身上。在这个故事中,负面情绪和冲动,就是自上而下传递的。老板——男人——太太——儿子——猫。可以理解为:他们不敢跟“比自己强势”的人发脾气,甚至没有勇气“怼回去”;满肚子的怨气,只好回到家发泄在家人身上;因为在这类人看来,家人是“弱者”,是不会违背自己的。 2、被偏爱,有恃无恐一般是子女对待父母,索取者对待供养者的态度。父母做好饭,子女特别挑剔:“真难吃,你们的手艺越来越差了”“你们很烦知道吗?能不能别来烦我?”“我现在已经成年了,你们能别管着我吗?”……索取者对供养者,同样如此。在这类人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你们就是我最亲近的人,无论我多么伤害你,对你们多凶,反正你们也不会离开我。”没有损失,不计后果,还能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越是被偏爱的,就越是肆无忌惮,不在意对方的感受。 3、窝里横,人设,矛盾人格这类人的内心,是自卑的。跟外人打交道时:他是内心是自卑的,怯弱的,不敢表现自己的。他生怕自己的言行举止,会让别人怨恨他,对他产生敌意;而一旦别人针对他,那是他无法承受的后果。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切,他在外面对每个人都是“讨好”的相处模式。这些行为,是为了打造“人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交面具”。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在外是一套,回家又是一套。对外人和气,是他们在外面的人设;对家人暴躁,是他们的底色和真实模样。 02如何跟这类“窝里横”的人相处?跟大家分
任洪芝
在体验中没有被父母无条件爱过的孩子,他也没有爱别人的能力,因为他没有学会,在他的关系中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他对任何人都不会放下他的防御,带着盔甲与别人互动一定会有距离感的,不但对方进不来,也很难走进对方的心理,在他的感受中一直都是一个人,关注我,我是心理咨询任老师!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