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
李萍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这句话体现的,就是人的心态对生活的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的乐观心态能积极地影响孩子。同样,充满怨气的家庭,难以养育出快乐的孩子。父母的心态,往往决定了孩子生活的状态。
1温暖
0回答
隋艳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李静
情绪能量最低的-内疚。存有内疚,就无法真正轻松。(我吃了×,我喝了×,我爸妈还没……心理好内疚)解决对父母的内疚的方法,就是转化(包括传承,血亲的延续),而不是压抑。 孝:尊重序位(位置,语言语气,态度脸色,身体语言),爱自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传承生命(把孩子教育好),让父母心安(父母唠叨你,是因为你没让父母心安),让父母有价值感和尊贵感,做一些事情荣耀父母荣耀家族。
朱筠舟
好好说话难就难在三点: 1、好好说话是反本能 我们大脑里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 面对矛盾时,情绪脑告诉你,要感到愤怒,还以颜色;或者感到悲伤,引起同情。 而理性脑则告诉你,咱们得好好说话,寻求矛盾的解决方案。 比如和亲人吵架时,你的理性小人会告诉你,不该恶语相向:这是自己的亲人,忍一忍吧,理解一下对方。 可是情绪小人则怂恿你:这能忍?他让我不爽了,我也要让他不爽,不然他下次还这样,得给点颜色他瞧瞧。 理性脑力量小,运转速度慢;情绪脑力量大,运转速度快。 因此,好好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它调用的是理性脑的力量。 相反,情绪化表达就不一样了,它是我们最原始的本能,力量强、反应速度快、且省力,是我们最舒服的沟通方式。 2、挫折容易引发攻击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提到过一个“挫折-攻击”理论,即当我们预期得到满意的结果,却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挫折便会产生,而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 不能好好说话,往往就来自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值得注意的是,攻击行为不一定会直接朝挫折源释放,当知道别人会对这种行为反对或惩罚时,我们会克制直接的报复,将敌意转移到另一些安全的目标上。 这就是“踢猫效应”的由来。 3、情绪化表达会上瘾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还指出,人类可以习得攻击的回报。比如,儿童一旦成功地使用武力胁迫了其他儿童,他很可能会越来越富于攻击性;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情绪化表达是会上瘾的。当我们通过情绪化表达尝到了甜头,会进一步强化情绪化表达的本能。
陈瑶琴
所有不满抱怨攻击的背后是渴望更多。 老师:我们咨询快结束了…… 学员:我感觉我都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这么快就结束了~ 老师:你真的没有学到嘛?关系没有朝前推荐?你的状态没有越来越开心?哈哈哈哈~你这么说话,摸摸自己的良心会不会痛~哈哈哈哈
学员:嘿嘿~我这不是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嘛~
梁芳
之所以很累,多数是因为内耗…… 之所以内耗,是因为内心每天有无数个声音在怀疑自己、攻击自己、否定自己,你这不对、那不好、你什么也不行…… 内耗的人,真的需要好好关爱关爱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或许我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但也不像自己认为的那么糟
贾莉
人会长大,关系也会改变 有很多关系甚至伴随着成长 一点点就脱了…… 可是我们却很难接受亲密关系的变化,例如:对方不像以前那样对我了,认为出问题了…… 其实并不是不爱了,两个人都在不断的成长变化,可能只是换了不同的相处方式,变化一直在,好的关系就是一起面对变化找到平衡 #咨询有感
赵绮
【被无条件爱过的人自带光芒】 我们通常认为,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 实际上,自信是:因为爱而自信。 因为,“相信自己”是和「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条件好、很能干、家境好,我就“因此感到自信”。 一旦我们陷入「有条件的认可」,背后都藏着深重的怀疑: “如果我条件不好,你还会认可我吗?” 真正的自信,其实和无条件的爱有关—— 父母在你出生时,仅仅因为你是孩子,所以对你有一种无条件的爱、信任与认可。 所以,当那个我被看见、被认可、被无条件接纳时,就获得一种真正的自信。 【「忘我」的爱,是地狱】 我们都渴望爱,但又不敢相信爱,非要看到对方给出爱的证明,我们才敢相信。 什么样的证明呢? 很多人内心的答案是,忘我的爱。 假若对方越忘我地爱我,甚至不惜践踏自己的尊严,可以为了我的一丁点利益,而舍弃他的一切,包括财富和生命…… 假若你有这个答案,那么等待着你的,便是地狱。 因为,一个人在追求你的期间越忘我,在关系确立后就越容易“忘你”。 在关系中,他看见的是“理想自我”的投射。但他会发现爱人并不如“理想自我”,于是,幻象破灭,爱人从他的“理想自我”变成了他自己。 这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一个关键原因。 【真正被爱的时候,你不需要多优秀】 爱,是接纳你本来的样子。 优秀,本质上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 所以,有一个扎心的道理: 你永远不会,因为优秀而被爱; 你会因为优秀,而被需要。 那么「最好的优秀」,应该是这样的—— 优秀,不是被爱的原因, 优秀,而是被爱的结果。
真爱是如其所是,假爱是如我所愿 这个世界上,太多事情假借了爱的名义。 所以,我们需要区分「爱」和「假爱」。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我对爱也有一个简单的说法: “爱是如你所是。我如此深爱你,我就爱你本来的样子。” 相反,所有的「假爱」都藏着控制、自恋或权力—— 我靠近你,打着爱的名义,但是我希望你“如我所愿”。 我对你本来的样子完全不感兴趣,只是想把你变成“我期待的样子”。 只有当我们深爱对方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我觉得自己的爱不够;此时,就不会轻易去标榜说“我如此深爱你”。 相反,缺乏深爱的时候,就会衍生出这种极端的说法—— 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比如父母说,我做的一切都为了你好,所以都是对的,你要接受我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