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大多来自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因此

李萍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大多来自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因此,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至关重要。我们要及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科学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增强自我心理疏导或寻求专业帮助。 第一,培养心理韧性,让孩子学会“倾诉”。 面对心理“阵痛”,遇到问题时,不钻牛角尖,更不憋在心里,更不做傻事,让孩子试着用主动“倾诉”疗愈生活,向他人寻求安慰和帮助。 可以把朋友、同学等同龄人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或向最亲近的父母倾诉,或向朝夕相处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倾诉。 自我主动的倾诉,本身就是不良情绪的宣泄与排解,而得到聆听和反馈,也是对负面情绪的理解与共情,这两者对走出迷茫与焦虑有诸多裨益。除了向他人倾诉外,也可以向自己倾诉,写日记等也是一种选择。 第二,培养心理韧性,增强孩子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 世事难料,让孩子学着拥抱生命中的不确定性。生活中无法掌控的事情很多,我们要提高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让自己更有心理弹性。 还可以通过教会孩子学习其他多种方式纾解压力、化解负面情绪,让孩子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寻求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事实上,韧性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去扛。在面对巨大的挫折时,我们需要他人的情感认同和支持,也需要他人的直接帮助。修炼心性,调适情绪,保持一颗平常心,积极面对生活,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加自在。 第三,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父母要学会用心倾听。 事实上,倾听与回应、看见与表达,对于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成长路上的烦恼需要被“听见”。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愿意搭“桥”铺“路”,帮助迷茫的孩子走出困境。 倾听是情绪的出口,每个人都值得被听见。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凡事需要多听、少言。”暴风骤雨般的情绪需要一个出口,再多的安慰不如安静地倾听。 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家庭,可是很少家长能够自知,有的会存在“病耻感”而刻意回避。很多时候,家长是不愿意承认的,还有的觉得休息调整一下就好,结果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有过寻求专业帮助的家庭,往往不能坚持。在这里,真心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看见、关注孩子的状态。 第四,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父母要及时共情和回应。 孩子常常困惑的不是他做得对不对,而是该怎样摆脱当下的处境。孩子需要的不是道理上的灌输,而是情感上的支持和行动上的指导。 当孩子有厌学苗头或悲观厌世的言行时,

2温暖
0回答
梁春霞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冯二玲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三个人在斗争。 这话奇怪吗? 弗洛伊德在他的《自我与本我》一书里写到:我们的人格里有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 是指完全潜意识形态下,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无逻辑、无道德,只为满足最为原始、最为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 本我是人格结构的基础,只受享乐原则支配,盲目追求满足。自我和超我即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 受享乐原则影响最大的时期是幼儿时期,这时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期。 2、自我 来自本我,是指人格中意识的部分,是意识的存在和觉醒。 经由外部世界影响,在现实社会的反复教育下,形成的一系列知觉系统。 自我在现实原则指导下,监督本我,满足超我。自我负责与现实接触,是本我与超我的仲裁者,人格的执行者。 在现实面前,以逻辑和理性尽量遏抑本我的原始冲动。现实原则暂时终止快乐原则。 3、超我 是部分有意识。是道德化的自我,能够进行自我批判,人格中最后形成的最文明的部分,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 由完美原则支配,按至善原则行事,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即最高领导者。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与本我处在直接而尖锐的冲突中。 自我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协调能力的大小,决定人生剧本的不同的版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 : 当三者和睦相处时,人生剧本是这样的: 本我:饿了想吃饭,(被欲望驱使) 自我:饿了去做饭或定个外卖,(立足现实,着手解决问题) 超我:自己的饥饿被满足了,想到有人还没饭吃,于是为了这些人而努力去做公益事业。(高道德,高理想) 当三者起冲突时,人生剧本是这样的: 本我:饿了想吃饭,因种种原因吃不上饭(被欲望驱使) 自我:饿了去偷或者去抢,(理性、逻辑被本能欲望击垮,现实原则暂时让位给快乐至上原则) 超我:自己的饥饿虽然被满足了,但偷盗和抢劫犯行为带来的罪恶感时常折磨着自己,倍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受道德的谴责,良心的拷问) 只有三个“我”和谐相处、保持平衡,人格才会健康发展。 自我在人格健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要错过儿童自我萌芽时期的每一步。耐心引导儿童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唤醒其内在沉睡的自我意识。 那些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都会深深藏在自己的气质及容颜里。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