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为什么有的人在被拒绝时会很受伤? 当你有需求,就有可能

徐东芬
为什么有的人在被拒绝时会很受伤? 当你有需求,就有可能被拒绝,这时人有3种态度: 1、 他拒绝我,我感觉破碎了,伤自尊,陷入无助愕然惊慌的状态里。就会知趣赶紧闭嘴,不再提这个需要,也可能会说,“哦,没事没事“,其实心理难过好羞耻,认为自己是不被人家重视和喜欢的。也可能是愤怒,恼羞成怒,其实也是受伤的表现,瞬间内在破碎了。 2、 再提一次。他拒绝我,我就再提一次,“好不好嘛,“”可不可以“”答应我嘛“,可能会觉得多提几次人家会答应的。 3、 有的人被拒绝后,会好奇人家为什么拒绝我,问一句“怎么啦“”为什么呢“,”我怎么做你能答应我呢“,不会停留在受伤里,她们觉得你拒绝我,肯定有原因的。只要把这个原因解决了,你就可以答应我了。 回想一下,你最近的一次被拒绝,你是怎么应对的?你更习惯哪种? 这3种方式,一种比一种内心强大。 对第一个反应的理解, 潜意识里有个想法:你拒绝我=你不喜欢我, 对第二和第三种反应的理解是:我被你拒绝,只是我的需求被拒绝而已,但我是被你喜欢的。 如果被人拒绝时,多问一句“为什么呢”,不一定每次都有用,但有时会有用。另外,即使他拒绝你,也依然去找到他喜欢你的证据,这样面对他人拒绝时,内心不会是那样的破碎。

2温暖
1回答
朱艳秋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何艳丹
溺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与自信联系起来,他说,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会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自己的成败体验。大人或许以为,孩子的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要做的太多尝试都很重大,完成这些任务,要调动很多东西,头脑、身体和心志等。每完成一个他认为的重大尝试,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我自己行”,久而久之就帮助孩子形成了强大的自我效能感。 若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帮”孩子完成对他来说看似困难的事,这其实意味着,父母破坏了孩子的探索过程,破坏了孩子形成自我效能感的过程,最终在孩子脑中形成一个逻辑——他能否实现一件事取决于大人是否帮他。 所以,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这时,在大人看来,孩子的天地很小,但在孩子看来,这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要先在这个世界里证明自己的力量,而后才可能信心十足地在更大的世界里去证明自己。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