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应该交给孩子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祝玲
我们应该交给孩子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未来什么样的人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不是投机取巧,挣短钱的人。 一定要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
1温暖
0回答
孔德雪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刘淑珍
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可不可做?好不好做?要不要做?应该“琢磨琢磨”
说话,琢磨琢磨”后再说,才不会得罪人;做事情,要“琢磨琢磨”,会不会讨人便宜?朋友论交,也要“琢磨琢磨”,看彼此是否真心真意.结婚,也要“琢磨琢磨”,是不是真的情投意合,甘愿奉献.
琢磨者,就是思前顾后.因为这一个世界不是我个人的,话一说出口,就与人有关系,事一出手就与人有交道.
个人等于大海一滴,你这一滴跟大海之水不能融合,又怎么能在无边的大海里生存呢?
郭佳丽
暂时选择捷径或者不符合正道的行为 暂时看着得到好处了,舒服了,爽了 但是在以后的某一刻 你必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 走正道说真话,正直善良 或许暂时来看对自己可能有影响 不会获得最大利益 但是在以后的某一天 一定会有一个大结果等着你
梁春霞
心理学家莱因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知道。相对应的,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就是他的感受没有被确认。 一位朋友说自己是个经常对别人道歉的人,道歉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性模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她是否做错,只要看到别人生气,她就会忍不住向对方道歉。她清楚自己的内心并不是真的要道歉,只是为了尽快让事情过去,让冲突和情绪尽快平息。 她说自己从小时候起,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顺着别人的心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争个输赢,认为这样会减少麻烦。但越是这样,她越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很没有原则的人,和朋友产生矛盾就道歉,同事或领导不高兴也道歉,她认为自己很窝囊,明明自己没有错,还是会和人道歉。虽然这么做的时候,她的确可以不用面对更多的情绪,却不得不感受内心更强烈的冲突,总是感觉自己很委屈,愤懑和不满越来越多。 所有的委屈只能自己消化,可需要消化的不只是委屈,还有委屈背后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就是自己的感觉不重要,自己的存在也不重要,这会让我们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内化的羞耻感会让人觉得自我是有缺陷的,甚至会没有经历外部的任何事件,仅仅因为自身的存在而感到羞耻。就像这位总是道歉的女生,她慢慢感到自己的存在好像就是错误和羞耻的。 一个人最初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父母感知。反之,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和否认,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人的羞耻感是渴望得到爱,又害怕得不到爱。我们渴望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是当我们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也会引发强烈的羞耻感。很多从小被父母责骂的孩子,会把事情归咎于自己,觉得自己如果再听话一点,表现得更好一点,就不会遭到责骂了。同时,他们也会觉得无法保护自己,认为自己很窝囊。 在面对父母的忽视或者责骂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怪罪自己,觉得父母之所以这样对待自己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不值得被爱。他们不能保护好自己,甚至也不敢奢望父母的保护和安慰。最难过的是,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真相。 当孩子感到羞耻之后,可能会形成一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不再受到更多的伤害。比如,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也会和别人道歉。这样做是因为害怕连现在的关系也失去了,没有关系就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羞耻真正让人害怕的地方是它会暴露一个人脆弱无助的样子。人对爱的渴求,竟然变成生命中的羞耻。
史冬英
谁都渴望拥有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那么选择就太重要了,而选择的标准一定不能是他对你好,他很听你的话,或者他很帅、很有钱之类的。 真正好的伴侣应该是这样的:拥有忠实的品质,积极的学习态度,稳定的情绪,明确的人生目标以及在谈论家庭时所流露出的幸福感。 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不稳定的,而后者却是可以受益终身的。
金会芝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解读更正向
梅华晶
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就是让自己幸福起来 心理服务就是幸福的加速器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