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过度照料、过度讨好,都是过度控制的变形,那是你的需要,而
黄俊
过度照料、过度讨好,都是过度控制的变形,那是你的需要,而你的需要就是“过度被需要”。
0温暖
0回答
#
感情那些事
相关回答
范翠玲
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懂得爱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力。
于萍
生命的意义在于无尽的日子,每一天的意义在于时刻的延续,我们都很清楚,值得为之生活的东西只存在于一瞬之间。——约瑟夫·康拉德 美国畅销书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说:“昨天已经过去了,明天还全然未知,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今天,其实只要过好了每一天,我们就能过好一生。” 第5000次,电灯终于亮了,那么,对于爱迪生来说,人生到底是那第5000次,还是5000次?很显然,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第5000次,更是前面的4999次。 生命应当有所追求,结果如何,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能把我们“无尽”的日子消耗一下,过好每一天,比成功更重要。 做条咸鱼好不好?其实,闲着有时并不是真闲着,你会焦虑、会自我怀疑。有所追求,人生才不会荒芜,成功并不是必需品,但过完这一生却是你无法逃避的现实。
肖洁
“自我负责”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幸福力,需要我们刻意练习。 当你埋怨老公不好的时候,你想想是谁选择了老公作为结婚对象的,不是你自己吗? 当你埋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想想孩子的不听话有没有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 当你埋怨领导不重视自己的时候,你想想自己是否明确向领导表达过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当你埋怨同事不好相处时,你想想自己是否在人际关系经营上付出过努力? 我们当下的所有结果都是我们过去行为的的结果,而过去的行为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自我负责,不是妥协、不是认命。我可以带来问题,我也一定会把问题解决好,让一切朝着美好转变。要做的就是停止那些带来问题的语言和行为,即无效的不做,换点别的,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接下来要说的,要做的,一方面要满足自己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一定是利人利己的。在改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找到有效的行为,坚持有效的多做。 相信,当我们敢于自我负责,并勇敢地改变后,一切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张迪
真正浪漫的人,是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与可能,并且将之呈现出来,而不是为了盲目表现自己,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故意与众不同哗众取宠。 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正确地认识自己,远比假装出来的你可爱许多。 你要注意的,更多的是社交礼节和自我礼貌的表现是否到位,比如先开门、帮人拉椅子、询问别人的口味、或者注意话题的轻松程度等,这些基本的社交常识做到后,再考虑高阶的东西。 假装出的浪漫形象、绅士品格,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终究会有露馅的那一天。这个时候带给对方的反差,可不是可爱,而是可恨可悲了。 所以,如果想变得浪漫,脑子里不要去思考浪漫具体是什么,而是放松下来,先做回自己,然后去思考,对方喜欢的是什么,自己如何做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与真心,才是最重要的。
邱蕾
婴幼儿在早期的发展中,没有“我”的概念,但是他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先以夸张的方式、巨大的方式释放出来,这个单向的往外蔓延,是没有凝聚的。他需要一面镜子来看到自己的力量、和确认。 夸大性自体感又称为自负性自体感,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势能,或者一种倾向,这个倾向带有力量的特色。当这个力量遇到一个这样的客体,他会感觉到自己是有力量的,这个力量是自己的,而且是合适的。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力量往往漫无边际,超过了理性的范围,带有某些幻想色彩,这个时候,他会遇到挫折,这个挫折是环境给他的:“我本来以为能控制这个世界,但是怎么不行呢!” 他会感觉到恐慌,因为这个力量没能保护他。这个时候,这个客体给予他依然是肯定的、欣赏的,那么他会得到一个缓冲,这个缓冲帮助他平和自己的挫折感,将这个事情变成为恰好的挫折,而且开始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去看向成功的和有力量的其他客体),以至于发展理想化(方向)的部分,进而获得夸大自体感和方向感的统整,发展出更适应的能力和内聚的自体感。
张仲君
效果比道理重要 一切做法,一切规条,最终都是为了取得效果。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效果”上,就能针对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不断地改变方式、调整做法:如果我们总是把焦点放在“道理”上, 就只能不停地为过往的事情找理由、找借口。 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有些时候,我们只有学会放下所有的旧做法,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在“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三赢原则基础上,追求方法的最佳效果,远远比一味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反之,一味追求道理,却不关注规条的效果,我们往往会成为生活的“杠精”,无法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成功。 ——————李中莹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