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良好关系建立的前提都是内心已经长大了 是内心有了真正完整

徐恒
良好关系建立的前提都是内心已经长大了 是内心有了真正完整的自我意识 包括序位课题分离独立负责情绪管理 清晰的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自己有能力也有勇气面对承担一切发生 否则依赖和控制都会让关系失衡和疲惫

1温暖
0回答
宋艳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石萍
身为父母应该看见: 关系,是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脐带! 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成为可能。 对孩子来说一句“你什么也不懂”,有着另外一层含义:父母没有看到我在想什么,没有理解我内心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一旦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内心不被看见,就很容易出现对抗和拒绝父母的行为。 想让孩子愿意接受自己的抚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 孩子能感受到跟父母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自己认可的。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特殊关系,一旦缺失教养就没有了根基。 人类发展心理学家把教养的根基称为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关系。孩子的依恋表现在,相信抚育者,相信他有能力照顾自己,可以与他亲近,建立某种连接。 教养的秘诀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在孩子心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为人父母者需要时刻谨记的。想让这个角色获得孩子的肯定,父母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当孩子想跟父母亲近时,父母能看见孩子想亲近的欲望,及时出现,充当安抚者、引导者、榜样、老师和教练。 依恋关系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脐带,这种关系如果不被看见,所有的爱都无法有效地传达。在孩子真正成熟独立前,只要他们需要,父母就有义务维系心理脐带。依恋关系是看见的前提,只有在依恋中,孩子才会被看见。 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成年人的引导,他们也会朝离自己最近的人寻找定向,接受对方的教育和引导。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叫同伴导向,孩子会和同龄人更亲近。孩子是不能同时向成年人和其他孩子寻求定向的,因为他们的大脑接受不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指示,所以他们会自动在父母和同伴中进行选择,决定接受哪一方的价值观、引导和文化。身为父母,只有和孩子构建了原生依恋关系,才能承担起引导孩子定向的责任。

冯二玲
第144天 倾 听 倾听是影响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常有朋友问,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跟咨询师讲话呢?我会开玩笑回答:“因为我们的耳朵比较大。” “大耳朵、小嘴巴”,是我们在训练新手咨询师时常做的练习,因为,无论对于咨询还是日常沟通来说,听比说都更重要。而日常沟通中,我们却往往总是急着表达自己、急着评判和给建议、却听不见彼此的声音。 倾听,不只是用耳朵听。就像我们在第一讲里所说,保持真诚和开放的心是良好沟通的前提,而真诚和开放,更多是透过我们的非语言信息来传递的。比如,有良好倾听习惯的人,在对方讲话时,身体会略微向对方倾斜、专注地凝视对方、放下手中其他的杂务、同时通过点头、“嗯”等回应来告诉对方:“我在听,你可以继续讲。” 要让这些非语言信息真正成为倾听的一部分,需要让它们从心底里真实的发生、而不是伪装或仅仅技术模仿。书中第八章里,列举了倾听的5个要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同时也列举了无效倾听的类型,比如:虚伪地倾听、自恋地倾听、选择性倾听、防卫性倾听等。 你也可以从更专业的角度来理解倾听。倾听技术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和咨询过程的基础,是指在接纳的基础上,认真、积极、关注地倾听,并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具体来说,你可以进行下面这些练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 1、请对方就TA讲到的某个内容具体化:比如:“你刚才说觉得我忽略了你,能不能告诉我具体哪些事情让你有这个感觉?” 2、用自己的语言将对方讲到的信息、观点等反馈给对方,也叫内容反映。比如:“我听到你是这样说的……,不知道我听的对不对?” 3、用自己的语言将对方的情绪情感反馈给对方,也叫情感反映。比如“我感觉你很委屈,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 如果你能不断进行这三项练习,渐渐地就会发现:沟通中,自己不再急于下判断或者给建议了,同理心也慢慢增强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