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近期的一次咨询中,我陷入了来访者的问题中,没能给到他更好
曹永利
近期的一次咨询中,我陷入了来访者的问题中,没能给到他更好的指引 有点遗憾也有一点内疚 但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或许他暂时还愿意维持现状 我也接受他的因果 只是希望他能早日走出困境 找到更好的自己 无限祝福~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
心理咨询
相关回答
王倩倩
你权衡利弊,我及时止损; 奔赴要值得,放弃要利落; 不消耗自己,不耽误别人。
冯二玲
第416天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传习录》中记载,有人就“有所怨恨”一说向王阳明请教。先生指出:“像怨恨等情绪,人的心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一点也不可以有罢了。当人怨恨时,即使是多想了一点,怨恨也会过度,这样就不是心胸宽广无私了。因此,有所怨恨,心就以难保持正直。如今,对于怨恨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心中不存一分在意,那么心胸自然会宽广无私,从而实现本体的中正平和了。”意思就是说,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所以,对于这个世界的种种, 只要顺其自然就可以实现真正的豁达。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王阳明讲,不要着一分意思,就是要开阔胸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淡定。天地何其广阔,拥有宽广的胸怀,我们便能在其中自由地翱翔。 有句话不是说吗?如果不能改变世界, 那么就改变你自己。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其实不是让你去顺应世界,同流合污,而是培养自己阔达的心胸。允许自己看不惯的, 不喜欢的人存在, 但是也不会被他们所改变。 心胸狭隘只会给人带来无穷祸患,而心胸宽广则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慰藉心灵。无论是为了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是为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争取到发展的机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只有时刻保持宽广的胸怀,心存一份豁达,才能放下怨恨,重拾笑颜;才能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共同进步。也许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心中的豁达就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蕾
一,弗洛伊德:梦是愿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梦有审查机制,会伪装。即:梦有显梦和隐梦。 显梦:是梦直接展现的内容。是经过伪装后的梦。(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1身体状态,2,日间印象,3,童年经历。) 隐梦:是梦真正要表达的内容。 梦伪装的方式有: 1,凝缩:把几种感受凝缩在一块。 2,移置:把重要的内容放在梦里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3,视觉化:把要表达的内容用图画表示。 4,象征/比喻:用一个事物表达另一个事物。 5,再度矫正。 二,荣格:梦是自然的真理。 荣格认为,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的和没有扭曲的产物,是未加修饰的自然的真理,只是手法是象征,但象征并不是为了伪装,而是为了更清楚直接的表达感受。 荣格还提出了“原型—集体无意识”,是人类世代经历的事件和情感通过遗传,传递给我们。是我们心中的原始人。 荣格还认为:梦是潜意识对意识的补偿,是再发展被压抑的那部分人格,恢复心理的平衡。(如一个很严谨的人,在梦里丢三落四,是在平衡) 三,弗洛姆:梦是象征性语言的产物。 弗洛姆认为,日常的语言,很难表达内心复杂丰富的感受,运用形象的表达,可以把感受中细腻微妙的部分表达出来。 弗洛姆认为梦有三类象征: 1,惯性的象征:来自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如看到红十字,就会想到医院。 2,偶然的象征:来自个人经历。比如某人在下雪天被表白,那雪以后就可能用来代表恋爱相关的内容。 3,普遍的象征。来自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感受。如看到光明,会想到温暖,正义,成功,希望。
郭红玲
2、挖掘讨厌一个人背后的情感需求。 当你意识到,自己总是对别人的某一部分特质特别反感、排斥甚至憎恶时(哪怕它没有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你可以停下来想一想: 我对TA讨厌的背后,是不是意味着我害怕什么? 以考拉为例。上文我们提到,考拉的内心存在对父亲的恐惧以及对自己的否定,这意味着她需要直面这份恐惧并摆脱高考失利带来的阴影,重燃自信。 这时她可以找父亲当面沟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争取消除对父亲的恐惧; 如果觉得沟通无效,也可以在心里告诉自己:领导/父亲也是普通人,没必要如此惧怕。只要他没有进一步影响自己的生活,就不必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讨厌对方。 除此之外,也需要学习如何接纳自己的阴影。例如尝试做正念冥想,或者写下自己的感受,对自己多一些积极暗示。 比如:“我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今天做了xx事,感觉自己进步很大!” 荣格说过:“我们只有直面‘阴影’,并使它们成为我们人格、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全面的解放。” 就像开头提到的,治愈你心理阴影的良药,可能藏在你讨厌的人身上——通过讨厌情绪挖掘你的情感需求,并尽力满足它们,其实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3、如果无法停止讨厌那个人,尽可能远离。 如果无论怎么样,你就是不喜欢这个人。那么,你可以考虑继续讨厌(如果不内耗的话),通过讨厌释放你的情绪。 当然,这主要针对冒犯边界、侵占权益并伤害你的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远离这些人,保护好内心秩序更重要。 有人问周国平:“遇到讨厌的人该怎么办?” 周国平说:“我把自己当作一个认识者,把他当作认识的对象,当作一个标本,来解剖人性,认识社会,这样就把一个不快的经历变成了我的财富。” 每个人都会遇见自己不喜欢的人,你当然可以选择继续讨厌对方,但借由他人,探索自己,再探索世界,可能会赋予你更多宝贵的人生建议。 讨厌一个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发觉自己的潜在阴影,承认并接纳完整的自己。
石爱红
一方面,应该是对亲密关系的过分理想化。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各种幻想进入爱情,尤其那些本身缺乏安全感自尊水平较低的人,更容易过分期待和幻想自己的另一半,也因此更难以接受另一半身上那些吸引他们特质的另一面。因为,所有鲜明的性格特质都会有两面性,比如温和意味着不果决,果决意味着不温柔。时间一久,那些美好会渐渐褪色,而那些原本藏在暗处被忽略的另一面,反而会被放大。说到底,其实是这些恋人们本身的完美主义在作祟,生出对另一半过度的期待。 另一方面,亲密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彼此的成长性需要可能会不合拍。一个人缺乏安全感,需要被温柔贴心的对待,如果恰好遇到这样的恋人,他的那部分需求会逐渐得到满足,而之后他可能会出现新的需要,比如更独立更自由,而伴侣如果此时没有同等成长起来,两个人就会陷入对彼此期待不合拍的状态,矛盾会接踵而至。所以,亲密关系在发展变化时,如果二人不同步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和问题。 当然,这不代表伴侣身上所有的特质都会带来致命吸引力,也不是这些导致致命吸引力的特质本身就一定是有问题的,甚至这些有致命吸引力特质的伴侣们也不是一定会成为糟糕的另一半。更多的,还是要看如何对待这些特质。 首先,意识到伴侣身上那些成为致命吸引特质的两面性和有限性。学会接受失望,降低过分地期待。毕竟,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我们势必看到对方的更多面相,最开始吸引我们的部分就会不断的褪色暗淡,而那些特质的其他部分,会逐渐凸显,这是我们和一个人足够亲近之后的必然过程,是我们越来越亲近的表现。此时,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是,对方最开始吸引我们的那部分仍然还在,对方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只是我们的期待在水涨船高。我们要做的不是要求和挑剔对方,而是更多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整,收回过分加诸于对方身上的期望,努力去成长自己。欣赏对方的一部分特质同时,尝试接受和理解另一部分的存在。 其次,不放弃尝试有效的沟通协商。注意,这个时候的沟通,不是为了否定和改变对方身上的特质,而只是表达当前关系中自己的某些期待,以及自己能够承受的相处方式。比如面对想要插手过分关心另一半的伴侣,我们尽量不这样说:“你总是这么自私,只按照自己想的来”,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关心我,但是我希望你能留些空间让我自己来,你不用急着来帮我”。
孙三丽
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 比如在一个社区中,如果一开始有一些小的违法或不文明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例如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等,那么其他人可能会受到这种不良氛围的影响,认为这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从而纷纷效仿,导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出现。 在学校里,如果有个别学生违反纪律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其他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做,进而破坏整个班级的纪律和风气。 破窗效应提醒我们,对于任何不良现象,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都要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以防止其扩散和恶化。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