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1.道理是情绪的敌人 道理本身,它是干巴巴的。 因为一个

张杰
1.道理是情绪的敌人 道理本身,它是干巴巴的。 因为一个人之所以有情绪,而这个情绪还是让你 不舒服的情绪,一定是你跟这个世界,或者跟他 人的连接出了问题。 而道理很多时候,就像个第三者,是横隔在我和 你之间的屏障,在阻碍着我跟你的连接。 2.你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母体 我想大部分人都有这个体验,当感觉到对方不再 听我们说的时候,我们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需要感觉到有个安稳、稳定的母体,内在的 能量才能够慢慢流出。要不然,就积在里面形成 内耗。 3.表达即疗愈 有一本书叫《写作疗愈》,就是写作本身就是一 件很疗愈的事。 而很多作家、艺术家,他们通过作品在表达的同 时,内在的能量就得到了抒发。 我们也清楚,大部分人往往都是没有这种自我表 达的习惯或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愿意听 我说,并且还能懂我,跟我同理、共情的客体, 才能让这些情绪通过表达一点点流出。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马冬梅
在心理咨询中,“接纳”这一词汇频繁出现,承载着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无数期望与关怀。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接纳”的理解与实践却偏离了其初衷,不经意间成为了来访健康路上的绊脚石。(当然,以下论点一般会使用在咨询的中后期,是在促进来访的个人发展阶段使用) 一、接纳不等于无条件纵容 “接纳”常被误解为对来访所有需求的无条件满足,这种过度的宽容实际上是对“接纳”概念的扭曲。真正的接纳,是建立在尊重与理解基础上的,它鼓励来访在认清自身情绪与状态的同时,积极寻求改变与成长。 心理医生卡尔·罗杰斯曾指出,真正的接纳是找到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平衡,而非对所有情绪的无条件投降。因此,我们应警惕将“接纳”变为来访逃避现实责任的借口,避免他们陷入无尽的自我放纵之中。 二、溺爱与纵容的恶果 当“接纳”被曲解为溺爱与纵容时,来访可能因此失去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与动力。在家人与朋友的过度保护下,他们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无需努力改变现状。这种环境不仅无法促进来访的康复,反而可能加剧其无力感,削弱其自我效能感。长期以往,来访可能逐渐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与掌控力,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 三、接纳应是引导与成长 真正的接纳,应当是一种引导与成长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在理解来访的同时,也要适度地施加压力,鼓励他们面对现实,积极寻求改变。这种压力并非压迫,而是一种激励,旨在帮助来访重建自信,找回生活的乐趣与意义。 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也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既要有足够的理解与接纳,也要有适度的引导与鼓励,共同推动来访走向康复之路。 四、重塑“接纳”的正确观念 为了更有效地支持来访者,我们需要重塑对“接纳”的正确观念。接纳不应是逃避现实的借口,而是面对困难、勇敢成长的开始。它要求我们在尊重来访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与理解,同时也要勇于面对挑战,共同为来访创造一个既有爱又有压力的成长环境。 通过重塑对“接纳”的正确观念,我们可以为来访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来访的支持者,更是他们成长的见证者与伙伴。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