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无力感 积极心理学会让人体验到不同言语带给我们内心的
蒋营宜
无力感 积极心理学会让人体验到不同言语带给我们内心的反应,阳光温馨。 来访者经常会用无力感来形容自己的人生状态,可以问问自己这个无力感是自己愿意给的还是被动接受的,试着换一种描述:“虽然我总是有感觉无力,但生活仿佛并不需要我变得很有力量,我的父母为我撑起了一片天,我不需要太努力工作,我也能轻松的享受生活,“这样的描述是否会让无力感更弱,让心情轻松一些呢?
0温暖
2回答
评论
尘
4年前
是啊,蒋老师,经常会有这种感觉。
相关回答
张迪
执着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特点,指人会倾向于用以前用的方式行动,倾向于用以前有过的方式来寻求满足,以及心理能量保持在原来的形式和方向。执着是心理的一种惯性,它倾向于保持曾有的状态。 比如女孩子失恋,痛苦不堪,感到没有了这个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旁人也许会劝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是,这话对女孩子是没有用的,她的心在大叫说“我只要这一棵草”。为什么呢?因为女孩子说,“我爱的是他,而不是随便的什么芳草”。在她遇到他之前,她是活着的,活得也有意义。为什么现在她却觉得活不下去了?为什么她只可以在他一个人身上获得幸福和快乐,而不可以在别人身上得到?是因为执着。 我们把心理能量投射到一个人身上,当这个人离开了我们,我们不是马上就可以把这心理能量转到别处。这个“惯性”就是执着。
冯二玲
心里有什么,就看见什么 有一天,苏东坡到江天寺跟着佛印禅师在禅堂打坐。两师徒打坐了几个小时,觉得很舒服、很自在。 苏东坡就问:“师父,你看弟子这样打坐像什么呢?”佛印禅师就说:“苏大学士,你打坐时如如不动,好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完,心里沾沾自喜。然后,佛印禅师反问他:“苏大学士,你看我打坐时像什么?”苏东坡就想,我以前和师父打机锋从来都没有赢过,这次我一定要赢。他就回答说:“师父,你穿着黑色的海青坐在那里,好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完一笑而过。 苏轼很开心,笑容满面地回到家。他的妹妹苏小妹问:“哥哥,今天有什么喜事,这么开心?”苏东坡就把整个经过讲了一遍。苏小妹说:“哥哥,你这次输得比以前更惨。佛印禅师的心是清净心,所以说你像佛陀。你的师父这么庄严,你却说他好像牛粪一样,因为你的心里满是牛粪。”
于敏
我们总是喜欢说,下次再说。也许我们必须怀着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下一次”的想法,才能活好这一生。
谭丽梅
如果在一段足够长的心理咨询过程之中,作为来访者感到的是一直很舒服,甚至觉得只有在咨询师这里才会感到舒服。那么,说明咨访关系还处在高度理想化或者强烈的依赖阶段。 心理咨询中的一大部分工作,是要去体会、意识化咨访关系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而理解了这些不舒服,同时也会因为咨询师的反应跟来访者早年的客体和目前身边的人的不同,让来访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慢慢改写来访者内心的创伤体验的感觉以及情绪反应模式。 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痛苦的、持续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充满着内在的怀疑和不安,咨询师做到了,理解了来访者,因为这是来访者不熟悉的情绪体验和模式,来访者内心里是不相信的、或者觉得总也是不够的。而咨询师也是个普通人,做到了一百次,偶有一次没做到或者说没理解到,来访者立刻觉得这次没做到才是真的,“你原来只是因为是个咨询师,是个专业人员,技术性的做到了,而你的真人是不会、不想理解和回应我的……” 在一段长期的咨询过程中,这个过程要经历过数次。渐渐的,来访真正能够哀悼早年缺失了的回应的那个完美的客体,是永远也得不到的了。那是一个更加痛苦和哀伤的过程(能够哀悼和哀伤,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成长的能力)。渐渐的,才能真正开始为自己负责,为自身的情绪和感受负责。 这个过程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的考验。一些未被意识和觉察的不舒服常常会成为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卡点。持续的咨访互动中会激活大量的双方彼此的情绪和感受,咨询师需要持续不断地觉察:这些不舒服对来访者而言意味和重复着什么,对自己而言意味和重复着什么,专业上也叫做理解移情与反移情。 把自己的被激活的部分能够意识化地放在一边,面对来访者的情绪和感受,这是咨询过程中的难点。 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心理咨询的过程犹如人生的过程,不舒服的比例也会很高。 面对和体会不舒服,理解不舒服,尊重不舒服的存在,聆听不舒服背后的声音,跟不舒服的体验深入连接,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自己,让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流动起来,不再受控于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体验,我们生命的局限性会更拓宽和松动。
甘恬
在一段关系中,如果看到自己习惯处在伤害中,试着告诉自己也要去看见成长。
尤四海
致来访者的建议 1. 咨询初心:请为了真切提升与呵护自身心理健康而开启咨询之旅,莫将心理咨询当作形式化的任务或单纯的好奇探索。 2. 合理预期:咨询师并非无所不能的神明,心理咨询亦非能瞬间根除所有困扰的神奇魔法,它是一个渐进的引导与成长过程。 3. 自主抉择:倘若在咨询进程中,您察觉效果未达预期,您拥有随时终止咨询的权利与自由,不必有丝毫顾虑与勉强。 4. 关系界定:需明晰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仅构建纯粹的咨询关系,这有助于双方在专业且专注的框架内有效互动交流。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