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人们不会告诉一个癌症患者去“克服癌症”,我们也不应该对抑

何丽萍
人们不会告诉一个癌症患者去“克服癌症”,我们也不应该对抑郁、焦虑和受长期压力折磨的人说这样的话。 这些病症既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疾病,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它应该得到与任何其他疾病同等质量的医疗护理。 重度抑郁障碍(MDD)的定义是至少持续两周,并不具有个体特征的持续低落情绪。虽然你可能会有悲伤和情绪低落的感觉,但是 MDD 和悲伤是非常不同的。如果你曾经感到过极度疲劳,对自己的爱好失去了兴趣,对压力极度敏感,长期注意力不集中,你所经历的可能就是抑郁。而自杀想法在严重的抑郁症中很常见。 世界卫生组织(WHO)称,在抑郁症后自杀是 15 至 29 岁人群中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测试中的表现明显更差。这些说明了抑郁症对思维多个方面的影响。 焦虑症是指一组临床显著的,能够导致长时间恐慌、恐惧或恐惧症的症状。焦虑被认为是人类面临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研究显示,美国约有 13.3% 的人被诊断出患有不同形式的广泛性焦虑。 慢性压力的定义有点棘手。重要的是要区分我们用来解决问题的必要压力和干扰我们正常生活工作的慢性压力。如果你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下,你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情绪等功能都会急剧下降。 抑郁,焦虑和慢性压力也是神经系统疾病,因为它们能改变患者的大脑。抑郁症被认为与多巴胺和血清素的量有关:例如,突触中血清素太少会导致抑郁症状。焦虑和压力与影响情绪和神经系统健康的最常见神经递质(谷氨酸和 GABA)有关。 当这些重要的化学物质没有正确发挥作用时,它们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行为——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减少意味着快乐感的减少;突触 GABA 的减少会导致焦虑和情绪低落。 我们的认知是生活方式、神经解剖结构和神经递质之间的一个重要平衡造就的。

0温暖
1回答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215天 真 实 关 系 真 正 爱 现在社会上,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张由关系组织而成的网络中,人际关系的问题,不断困扰着大部分的人。 离婚率屡屡上升,家庭氛围紧张,闹上法庭的婚姻都不在少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似乎总是会走进死胡同里,让我们感到心力交瘁。这时候你可能忍不住问,难道人与人之间真的无法建立和谐的关系吗?我的回答是:并不是,只是我们多数人在建立关系的源头上做错了。 我们渴望爱但总是求之不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往往是建立在自己为他人塑造的假象之上,我们习惯用一种固化的思想来判断别人。 在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里,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次见到出身富贵的达西先生时,会觉得他言语傲慢。再加上一些两人之间误会,令她对达西产生了强烈的偏见。她在心里构建起了一个实际不符合达西的真实形象,对这个形象感到深恶痛绝。但在后来,她亲眼见到了达西帮助了自己妹妹,看到了达西仗义、慷慨的举动。同时伊丽莎白也通过达西信件的澄清,解除了两人的误会。经过这一系列的经历后,她才发现,达西先生其实是个善良、正直的绅士,而不是之前所误以为的卑鄙小人。 其实,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也犯过类似的错误。被主观的思想固定着,习惯因为自己的某种感觉,随便给别人下定义,而自己根本不了解别人真正的本身。按照自以为是的想法,误解过别人,造成自己和对方难以真诚地进行磨合沟通,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 所以说,不要轻易地评估他人的思想,抛开那些刻板印象,放下过分的期望和偏见。用心去观察对方,体会对方的真实内心,这样才能建立真正良好的关系,萌生真正的感受。 另一方面,人总会抱着自己的思想和欲望,与对方相处,甚至试图控制对方。这样建立起来的关系,只会与我们最初渴望的美好的关系背道而驰。 就像一位母亲说爱自己的孩子,却事事要让他听话,要按照母亲的观念做每一件事,按照母亲的要求去成为什么样的人。知道吗?这根本不是爱,是控制,是对孩子自由成长的折磨。真正的爱,是像你在照料一棵植物时,懂得了解它的刚需,并及时给它土壤,为它浇水,让阳光滋养它的生长,才是对这颗植物的爱与付出。当你不执着于给对方的期许和欲望,坦然真挚地、不加杂质地与对方相处时,爱才会出现。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