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不管是古代和现代,当“孝”给人造成道德压力时,总是不知不

张丽坤
不管是古代和现代,当“孝”给人造成道德压力时,总是不知不觉和“顺”联系在一起。比如父母以心脏病/高血压/睡不着/焦虑/伤心,威胁孩子回老家/结婚/分手/考公务员,孩子无奈之下只能听话。 更温情脉脉一点,是报喜不报忧,不让父母操心,乃至努力奋斗,光宗耀祖。 这种“孝顺”,把“孝”的定义中个人成长的部分删掉了,只剩下满足父母,看起来处于父母的位置上会很爽。 不过,满足父母需求,避免他们焦虑,真的对他们好吗?

0温暖
1回答
相关回答
唐建刚
精神动力学维度的一个特点是介入到一个人内心的体验、感受、理解等等跟这个人工作。 精神动力学的咨询常常不在症状本身说事儿,症状作为索引,我们是借助症状去看内心发生的感受、看法、期待、担心或者挫折,也就是说内心对方方面面的事情有各种的需求,但内心需求的这些方面,有时候是不协调的,不能达成一致的,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局面,叫做冲突。 这些冲突是需要人有涵纳能力的。当一个人有能力涵纳内在冲突的时候,内心的反应就不会溢出来。当涵纳不住,消化不了的时候,内心反应的波动就会比较大,大了就会溢出去,那外在对这种“溢出去”的呈现就是症状。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如果告诉来访这是冲突,来访根本没法理解。因为这是我们建构出来的几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冲突,这是我们的工作。怎么能够让来访理解,也能够去看到,感觉到呢?除了症状之外,他内在的现实常常会表达在生活的人际关系中,他为人处世的时候,这些冲突从内在就直接显示 出来了,显示在跟人、跟事儿打交道的特点上。所以我常说要跟来访聊家常,因为这是内心剧本在现实里的演绎、投射。我们跟病人谈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比如他的为人处世、家长里短,从这里头就能够听出来他的一些特征,这个特征就代表着他内心的一个剧本。当然这个剧本是我们用心理学的话语体系给解读出来的剧本,往往体现的是这个人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映射关系。我们会通过这些来理解一个人的内心能力,他能不能驾驭内在的各种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就是说遇到相似的生活、事件和情景的时候,有的人就很轻松,但有些人就不得了了。这就说明人的内在能力是有差别的。这种内在能力的差别,不是在一件事情上的差别,可能方方面面都会出现差别,这个方方面面的差别就意味着性格差别。 现在的视野就变得更宽了,我们看到的不是在一件事情上的一个模式或者一个特点,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有这个人整体的状态水平,这就是治疗师在评估的时候,对一个人整体人格状态的评估:精神病水平?自恋水平?边缘水平?神经症水平?这就是看他性格总的“基调”在哪儿。在这个基础上,再评估具体的冲突是什么类型。 这就从一个症状。进而解析 发现周围 有很多的事件,通过事件发现内心有剧情,通过内心剧情再看到他有一个这样的性格特点。如果考虑的维度再复杂一点,这样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顺着这样的思路,一步一步会引出个人成长发展史,社会、经济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