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必须要理解恨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东西,恨是一种难以撤

彭充
我们必须要理解恨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东西,恨是一种难以撤销的情感,里面包含着持久的不甘心,如:爱的求而不得,自我的挫败和否认,羞耻和自我厌弃,自体沦落的哀伤,以及对那个制造这一切的肇事者的真正愤怒(初级情绪),而非仇恨(次级情绪)。 这份情感必须要在一段安全的关系里再次重现,并再次体验到威胁。需要在其充分表达时被镜映,在镜映后哀伤,在哀伤后被表征为新的东西。 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段新的关系,既有过去关系不曾具有的部分(自体客体维度),还能有与过去关系相似的部分(重复性维度),两者互为背景,辩证推动。不曾具有的部分提供了重启受损自体发展的机会,相似的部分提供了重现自体受创情境并被重新表征的机会。就像约翰鲍比所说,治疗师必须要能为来访者提供安全基地功能(自体客体关系),来访者才能在情感上和心智上去触及那些可怖的体验。 而这些可怖体验另一端,恰恰衔接着那些安全的,不能被摧毁的,在废墟中依然屹立着一份坚定的可回应,情感的可获得。 那些咆哮后沉默的在场,哀伤后安静的绵长,就是不再恨的理由。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刘金晶
分享刘未鹏的一段话: ☘️很多的深刻的改变,常常会自然发生在我们追寻到当前困扰的真正根源之后。 ☘️但另一方面,也有的时候,原生家庭的作用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发令枪,一个点火,而并不是绝对意义上塑造一个人的整个发展轨迹的刻刀。 ☘️基因、原生家庭、社会大环境,三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相对完整的刻画个人发展轨迹的全貌。 ☘️原生家庭也许播下某些心智模式的种子,然而当这个种子在基因和社会大环境的交互作用下渐渐自我强化之后,当一个模式已经融入到我们点点滴滴的生命历程中,它便不再是「原生家庭」的简单的影子,而是拥有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把目光从后视镜中收回,投向当下和未来,因为后者蕴藏着全新的经验的可能,而心智模式,无非是无数点滴经验的小溪反复冲刷出来的大河。 评:我特别喜欢这段话,他说的“一个模式拥有了自己的生命”,这句话,既生动,也残酷。 生命是有它的活力和轨迹的,会从幼小到强大,会从被喂养到有自己的意志,也是有生存欲望的。 所以,一个模式的养成,就像养育一个新的生命一样,需要耐心,需要时间。需要一遍遍的失败又一遍遍锲而不舍的再次尝试,一遍遍的冲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在这个过程中,旧的模式也在诱惑我们,来啊来啊,现成的路,很清晰的路径啊,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多久能到啊。 一边需要抵制诱惑,一边需要在未知里摸索前行,这个过程就是很难啊。 所以,探索过去,替代不了这趟痛苦之旅。心智模式的河流,就得一天天、一日日的,用我们当下的每一刻的选择和经验慢慢的冲刷出来。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