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爱,可以很单纯: 简单的陪伴 无条件的信任 看得见的在乎

龚培军
爱,可以很单纯: 简单的陪伴 无条件的信任 看得见的在乎

3温暖
0回答
朵儿
温暖了
相关回答
韩文静
倾听是一个可以被训练和练习出来的能力,我想可能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我们一个人能够倾听自己,至少可以做到明白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愿望,这是清楚表达自己的一个前提。你只有知道自己的诉求是什么,才能把自己说清楚,这是在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能深度的倾听自己,其实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觉察,一个深度的自我对话。这和一个人的自我功能是相关的,也是我们心智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倾听自己就是在自我这个空间内可以听到本我的声音,同时和外界的现实去比对从而达到一种心理利益的最大化。觉察、反省、反思其实都是在自我倾听,一个善于倾听自己的人,他对于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是清晰的,他可以整合内在的需要和愿望,在整合的基础上决定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去达成。 如果一个人没有倾听自己的能力,等于自我的这个功能是缺失的,是缺损的,他会在本我的趋势下直接去做行动。在精神分析里面有一个术语叫行动化,直接行动就是这个本能的趋势。行动化就是我们最原始的愿望的一个直接的表达,比如说一个人在关系中感受到不舒服,但他没有倾听自己的能力而是直接走掉或者破坏掉这个关系,并且这个过程是重复发生的,那我们就能看到这是一种接近于婴儿心智状态的行动化,婴儿用哭声在幻想里毁灭一切,我们成年人是用走掉或者是破坏掉的方式在现实里去毁灭,这是一种婴儿期行动化的一个变形的表现。

李有军
两个认知不对等的人,看待事情的观点不同,角度各异,注定无法在一个层面沟通,因为你的三观,他无法理解;他的思想,你不能认同,所以认知的参差,只会不断地拉开你们的距离,让你们之间永远隔着一条无形的鸿沟。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范畴,当两个人的认知不在同一范围时,说得再多,也是无效沟通。正如王尔德所说:和别人谈论他不了解的东西,永远是徒劳的。 有些有过来经验的人,总想去指点他人,让别人少走弯路,遇到观点不一致的人,就迫切地去说服对方,使其跟自己有一样的想法。但后来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只能看到与自身同样多的东西,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去理解身边的一切。如果非要去跟别人谈论一些认知范围外的东西,那么无异于鸡同鸭讲、对牛弹琴,永远不可能产生共鸣,再好的感情,也会消磨殆尽。因为认知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除了在压抑中挣扎,就是相互折磨,所以这个世界最远的距离,从来不是什么天涯海角,而是认知不同。 布兰登曾说:“和那些自我认知水平相当的人在一起,才会感觉舒服自在,才会有在家的感觉。而有的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就是因为周围的人认知水平跟你完全不一样。”要知道,三观一致,才能久处不厌;认知不同,一定不能强融。我们唯一应该做的,就是管住自己的说服欲,与其争辩,不如闭嘴。所以与其费尽心思去消弭两人之间的隔阂,不如选择那些与你认知一致的人相处,这样你才能体会到恰好合拍、同频共振的感觉。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