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所有人都可以在心理咨询中获益,但这不并等同于所有人都需要

彭充
所有人都可以在心理咨询中获益,但这不并等同于所有人都需要心理咨询。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什么呢?是动机,我认为认同心理咨询能够帮助一个人成长获益是个必要前提条件,不仅仅是来访者需要,咨询师更是需要。这是我们的基本发心,没有它,咨询师会丧失职业敬畏和专业精神,会漠视错误,会将其作为狭隘的精神满足或商业追求。 其次,我们要明白心理咨询这件事要促成什么。尤其是针对形形色色,不同人格,不同社会面貌,不同期待的来访者时。就像前面所说的,如果一件事情能让所有人类群体获益,那么它必然可以量化一些“获益性的指标”,如自我了解,人格完善,关系模式改善/改变,社会功能增加等。 我认为心理咨询本质上就是在做一件事:让一个人在促进性的关系里获得自己无法独立实现的心理成长。这样我们就可以简化出两个必要元素:关系和成长。但关系本身不代表成长,关系只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心理成长是个复杂性过程,需要诸多技术要素能在对话和互动中恰到好处的识别和干预。 很多人都在强调关系,却不知道关系为何重要,关系绝对不是简单的陪伴,因为咨询师的陪伴肯定抵不过一个可以随时应答并给予现实回馈的朋友或亲密伴侣。 关系甚至不仅仅是理解,但理解可以帮助建立关系。一个人为什么愿意付费呆在一段关系里?那一定是TA体验到了一些大于自己支出代价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现实关系所不能提供的。 这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预期。预期是一种对未来自我的承诺,这种承诺不仅仅是关系体验带来的情感性反馈,还有理性上对这件事最终能带给自己什么的清晰认识。所以咨询师在咨询关系里要不断的消除咨访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咨询师认同的价值,在来访者那里未必等价,有时候咨询师做了对的事情,却往往因为来访者感觉不到这份价值,最后选择放弃咨询。 但咨询关系最终能达成让来访者心理成长的部分,却是另一样东西:心理发展空间。这是个很抽象的表达,但它真实存在。现实关系之所以难以促进成长,就是因为它具有心理排斥性。它要么是满足的,要么是挫败的,或者在修复时不伴随深度的心理省察过程。现实关系并不欢迎心理分析式的体验,因为分析否定着现实所肯定的真挚。By the way,如果你想破坏现实关系,就分析它吧。

1温暖
1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评论
心理咨询关系赋予的成长性在于它既具有人文关怀,却又不在现实层面付诸行动,在一种理解却不满足的条件下,咨访双方之间出现了一个始终存在,且允许心理审查的空间。在这里,所有的发生都必需基于对话。 这意味着,一个人的一切心理需求都能够/有可能表达,也能够/有可能被回应,却不会被满足。这是来访者能从原来的位置向前一步的重要前提。一个人之所以没有任何改变,就是因为在面对关系不确定时,它可以毫无阻力的启用防御机制,而防御机制本身是在对抗变化本身。 咨询关系的心理审视过程,是在不造成创伤的情况下,延迟/抑制防御机制的运行,让它浮现在对话中。在那个回不去,逃不掉,防不了,又实质上安全的空间里,情感会宣泄,哀悼会发生,相遇会出现。 所以关系提供了改变的必要土壤,而促成改变却需要经验性的判断,技术性的干预,甚至是特殊时刻无任何参照的创造性回应。而这些内容,又提出了3个关键指标:经验性、专业性、人本身。 经验是大量工作实践提供的内容支撑,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的统整,人是价值观念与人格水平的综合,而这些要素的发挥又在强化关系本身。 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立关系并不困难,任何咨询师都能匹配到关系进展顺利的来访者,却不一定能帮到对方。好的关系在不能干预时有可能是一种共谋,而干预不恰当又会破坏关系。这就像是条充满矛盾和辩证的道路,成长只能发生在关系从有序趋向于无序,最终又回归有序的过程里,反反复复。 移情的两种维度(正向和负向)就是在创造这样的辩证张力,关系必需要好到足以让不好的事情自然且安全的发生,成长的间隙才会出现。而干预,就是在这个间隙里做正确的事情。但这个间隙往往对咨询师充满着诱惑,一种对于安全性和确定性的诱惑,会让咨询师趋向于满足和妥协,或自恋式的回避和鲁莽。 咨询师的困难和可贵,就是TA能耐受这种无序而不行动化,能凭借丰富的经验,专业性的洞察,非僵化的人格和信念,做出独属于那一刻的恰当回应。能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决定这种上限的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里引用科胡特的一句话:“父母是个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这是因为做了什么的行为并不能让孩子体验到父母这样做的心理意图。父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父母的行为在试着将孩子表征化为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存在。

相关回答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