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你为谁而活?
关宏
你为谁而活?
1温暖
0回答
✨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谭丽梅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约束与自由、批评与赏识、严苛与宽松,从来都不矛盾。 根本的矛盾在于,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你的目的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想赢?是为了立威,还是为了引导?你是想成为指南针,还是想成为指挥棒? ———转自《读者》
王红梅
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宛如暗夜行路,要了解自己,就需要他人的力量。
李萍
认同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孩子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家长赋予其积极意义的过程。认同所产生的效仿行为,与简单的模仿还有所不同。 现代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发现产生认同的基础是孩子知觉到自己与认同对象至今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这种认同不仅能带来归属感和成就感,也会使得孩子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动力,促使孩子人格还有心智化能力的提升。
茹剑楠
心在远方,路在脚下,美好的一天启程!
王冰冰
平时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潜意识,是因为意识中的念头太强烈,淹没了潜意识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正如在夜里点一支蜡烛,你会觉得它很亮;但如果在白天点蜡烛,你就会觉得蜡烛几乎没什么光。并不是蜡烛在白天不如在晚上亮,而是白天阳光太亮了,与它相比,烛光实在太微弱了。潜意识和意识就是这样的关系:意识就像太阳光,很亮;潜意识就像烛光,比较微弱。
李萍
家庭和各种社会系统一样,有自己存在、运行的规则和需求。 家庭需要一对关系良好的父母。只有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运作正常,他们才能安心抚养孩子,孩子才有机会健康成长。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佳,家庭中的成员就会被迫做出不良的适应,利用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 这些即时、自动的防卫方式,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系列的辅导之后,往往发现是他们的婚姻先有问题。她们进一步成长之后,了解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是为了化解父母婚姻关系中的冲突和压力。 也就是说,孩子借着自己的问题行为,来维系整个家庭的平和,他们宁可成为“问题儿童”,也要为家庭带来一些帮助。而且,他们往往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心理疾病(长期积累导致生理疾病)、行为偏差(多动、暴躁、饮食失调、网恋、早恋、辍学、逆反、自卑、自大、忧郁、精神分裂等),永远不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是因为家庭本身生病了,有行为问题的某一成员,只是病态家庭的“发言人”、“代理人”而已。 个人的问题意味着家庭的病态。家庭系统的病态,则反映出整个社会体系的病态。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