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生活中遭遇问题的时候, 以我们惯常的思考方式, 往往都是
侯智慧
生活中遭遇问题的时候, 以我们惯常的思考方式, 往往都是两个疑问句: 凭什么? 为什么? 如果把我们的提问换成: 这是在提醒我什么? 这让我从中学到什么?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所学校, 后面的两个问题, 是真的可以带来成长的, 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无论遇到任何状况, 试着先问这两个问题。 看看会带来怎样的转化! ———慈诚老师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王义丽
无数的尘埃汇集成泥土 记忆着曾经的旅程 各自回忆 交谈甚好 或美好或惊险或有趣……… 风中飘来了希望的种子 聆听着………… 温暖了时光
赵绮
这次案主是一名高中生的妈妈。 女儿因爱上班主任被拒绝后服100粒药自杀,之后在心理治疗的路上又陷入了和心理治疗师的情感纠葛,因受到二次创伤,最终闹上了法庭…… 经沟通发现,孩子班主任和上一个心理咨询师都是和爸爸年龄相仿的中年男性。 妈妈带着强势、傲慢、怪罪和指责的能量而来、咄咄逼人,一会哭一会骂。孩子爸爸却躲得远远的。 一个在创伤中,缺爱、防御、索取的母亲,无法把温柔给到自己的丈夫,撑起整个家。却使上下三代不得安宁。被指责的丈夫,被控制的孩子,被竞争的婆婆。自己看不到爱,也不让女儿拥有父爱。 孩子"爱上"的每一个男人都是在表达对父爱的需要,透过自己的牺牲,想让妈妈看到,也在心里证明自己比妈妈更懂爱,更会爱。 女人没有归位、缺乏智慧,家就会变成爱的决斗场、孩子的"炼狱"。 经第一次疗愈,妈妈开始忏悔,看到自己的模式,也看到自己射出的一把把能"杀人"的无形的刀。释放压抑的情绪,内心的柔软开始松动…
王昱杰
我们如果真心实意地想改变,那么在思想上就会有强烈的意愿,也一定会给自己设立目标。但是,通过行动进行改变就一定会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离开舒适区就会感到不舒服、不适应。人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所以我们的想法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把持续的行动和快乐联系起来。 所以,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不舒服的时候要意识到自己已经发生积极的变化了,这时候就会感到快乐。我们把行动和快乐联系起来,才能给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永不间断地指导我们持续行动。
郑亚林
管教孩子有两怕:一怕过于严厉,伤害孩子;二怕太放纵孩子,将来孩子没规矩。 如何在“孩子的行为需要引导”以及“孩子需要尊重,不要改变他”之间求得平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过于严厉,甚至会出现暴力” 和“过于松弛,管不了”的两个极端呢? 父母高品质的状态,抵过所有伟大的教育。
赵莎莎
第一次见那个姑娘,她穿着白色的小衬衣,戴着一副圆框眼镜。她和每一位目光交接的人微笑,只是笑得略显虚弱,气息浅短。房间很大,座位很多,她自然地坐在最角落的位置,双手端正地交叉在一起。 我们三五成群地互相讨论,她像特别听话的小学生一样不断地笑着点头认同,带着小心和局促。而当我们开始注意到她,聚焦在她身上提问时,她轻声细语地回答,说着说着,好好地就突然哭了起来。俨然一个做了错事的小女孩。 ▷ 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 她马上充满抱歉的擦眼泪,挤出乖乖的笑容: ▷ 哎呀,我怎么哭了呢?真是不好意思哦,是不是影响到大家了? 就好像连哭,都是很对不住我们的行为。我心想,这是一个乖女孩。 乖,是深深的压抑 她说从小她就是一个乖乖女,爸爸总是板着脸,严肃又冷漠。她只能小心翼翼,避免可能的严酷怒吼。她只能察言观色,才能躲避一些冷言恶语。她只能时刻乖巧懂事,爸爸才会多看她一眼。 一个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如履薄冰的孩子,是因为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被指责。这样一个挑剔的父亲,往往是对自己极不满意的,他不能面对自己的缺陷。不能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于是把自己的不完美投射到孩子身上,然后再挑剔指责孩子。让孩子替父母受过,这样就能显得自己是完美无缺的了。 女孩要尽量躲过这些精妙的栽赃嫁祸,就需要习得一项本领:把调皮捣蛋的、不听话的、任性的、攻击性的自己埋藏起来。长大后继续活成大家认可的样子:不抽烟喝酒无不良嗜好,端庄正规不早恋,洁身自好,工作稳定。 就像童话故事《灰姑娘》里的姐姐削掉脚跟,流着血穿上了那双水晶鞋。这样惨痛地成了公主的你,到底是希望被谁多看一眼?
刘燕芳
生活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每个人都有快乐的时候, 也有不快乐的时候。 当眼睛朝向外看时, 往往就会忽略自己眼前的小确幸。 不必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 只需做自己就好。 放下对别人的羡慕, 就会活得坦然和自在。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