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往往童年比较苦,看起

那晓旭
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往往童年比较苦,看起来是不舍得让现实小孩吃苦,其实是他们舍不得让“内在小孩”受苦。这样的父母一定要先对自己好一些,疗愈自己的伤痛,不然很可能还会受溺爱孩子的第二重苦。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王胜
人生有五重境界 第一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对自己无自知之明,对他人无感受之心;凡事据理力争,言之凿凿;只关注在事件及观点层面,没有向内看的能力,主观上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易从众主流价值观,并不清晰自身的期待和渴望。多数人都活在这个层面,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无明”:是行为思维上的自动化反应,是一种混沌的生命状态。 第二重:知道自己不知道。         开始对自己有觉察有承认,开始质疑曾经熟悉了解的事物,对自身的言行及信念有了探索,是一个有自知之明却会被惯性模式带着跑的阶段,心里明白却会有无力感。 第三重:不知道自己知道。         经过持续地带着意识去觉察~学习~修炼后,会无意识有能力跳脱出自动化反应,用到跟以往不同的思行方式,各方面的改变真正开始了,而自己并不是很清晰来龙去脉。 第四重:知道自己知道。         对自己有了解,对他人有看见。对自身每一步的言行都是主动选择清晰明了,勇于承担责任,有想法有弹性,无需表达过多,因为知道自己是一切的源头。        这是智者贤者的境界。 第五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知道我是未知的。        这是对生命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探索的状态:能量是在自然的流动,不会被过往的经验值框住,不会陷在“知见障”里;随处可学随时可放,有敞开接纳一切的能力,时时处在吐纳更新中,柔软而温暖。        这是活在当下,是赤子之心,是圣人的状态。

张颖
焦点解决疗法是关注来访者的自身的力量和资源,通常很少去关注问题的成因,会更多的来关注问题的解决,并且致力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策略方法。比如强迫思虑和检查的症状,在人压力比较大、比较焦虑和挫败的时候会频繁的出现和越发的严重,在人比较平静、轻松和愉悦的时候则不会或者较少的出现。那么可以得出方向,只要人的心理状态是比较平静、轻松和愉悦的,症状就可以减轻或者消失,接着可以探讨如何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多的保持在平静、轻松和愉悦的状态之下,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法。 症状在过去大都是存在反复的,有的时候严重,有的时候轻微,有的时候不存在,更多的去关注问题轻微或者不存在的时刻,寻求经验和方法,把问题轻微或者不存在的时间范围放大、扩展。对于正向、积极面的关注本身就会扩大正向、积极面的影响。我们所做的不是消除负向、消极面,而是持续的扩大正向、积极面的范围。也就是说,我们不反对什么,我们只提倡什么,并且漠视我们不认可的、对我们不认可的采取无为的态度,按照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去想、去做。 就好比一个陷入泥潭的人,拼命的挣扎只会陷得更深,不妨先使自己放松、平静下来,耐心一点,看到自己身上和周围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如何获得自己需要的救助,把自己顺利的解救出困境。 实际上挣扎只会让自己死的更快,而不挣扎是根本不会死的。 在焦点解决的调节中,通常咨询师较少的给与建议或指导,而是更多的启发当事人发现自己过去和现在拥有的力量和资源,并且启发当事人去探索和获得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来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正符合了我们的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指的是应对问题的力量和智慧。 并且协助当事人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多的去关注人事物的正向、积极面。面向阳光,拥抱温暖。 这样当事人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好的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也会启发出更多的力量和智慧,走好以后的人生路。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