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理解别人远比评判别人更为快乐。 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实际

刘冠辰
理解别人远比评判别人更为快乐。 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实际上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直接反馈。 ​ ​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608页 学习做一面镜子 如果我们很清楚一个人他是在借题发挥他的情绪,譬如说这个人是因为家人病危心情不好,但是他不会直接讲:「我因为我的家人的事情,我心情不好。」他反而是转移目标说:「你东西没放好」等等,来借题发挥。那周遭的我们可以怎么跟他相处互动呢? 如果你在他说这个东西没放好的时候,你就针对说:「这个东西没放好,值得你这么生气吗?」我想这样的讲话,可能对当事人没有帮助。如果你直接点他说:「你是因为你的家人,所以心情不好,你在借题发挥」,对方可能也会不高兴。 这样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不要直接跟他对抗,允许对方心情不好,允许对方有挑剔的言语;如果他没有做一些肢体上的冲突,或是伤害自己的行为,那我们让他发发脾气。 事后如果对方的心情比较平復了,我们能不能有机会找对方谈一谈,在谈的时候,我们的口气很重要。不要让对方有感觉到我们是在批评或指责的意味。可以跟对方说:「刚刚你对某些事情你很有情绪,但是我不是很了解;我知道这个事情是会让你有情绪的,可是我感觉你的情绪特别的大,那我不是很了解为什么你会发这个大的情绪。」 很多时候你不一定要对方来回答,这样的谈话其实不是一个「对话」,不是我问你,你要回答。我只是反应我的感觉跟观察给对方,如果对方是一个有能力观察自己的人,他可能会藉由你的反应回过头去观察自己;如果这个人没有能力观察自己,那他可能会不接受,或者反弹,但这是他的事,我们已经把我们的感受给了对方。 也就是说,如果我是一面镜子,那我们已经完成做一面镜子的工作或任务,至于照镜子的人,他要不要照镜子,这个是他的决定。镜子没有责任要让照镜子的人,一定要看见自己;镜子只是如实的去照映呈现,至于照镜子的人是什么样的个性、什么样的生命的状态,那是他的事,那不是镜子的事。 这样的时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一些课题。所以当别人的课题在发作的时候,如果我们在他的身边,我们自己的课题也有可能不知不觉地被挑起来。 对方不去面对自己的课题,拿你来做文章;那你的课题被挑起来,你也不去面对自己的课题,你也拿对方的言行做文章;那当然两个人就对上了。对方就会认为他会这么生气都是因为你,你也认为我会这么受伤,都是因为他;那就没完没了了。 如果我们不去处理对方的课题, 我们只处理自己的课题, 我们就不会跟对方对上。 (刘仁州口述,刘晓芸整理)

程东
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鼠,所以他一看到猫就浑身颤抖地能跑多远跑多远,这大大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于是他去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你从现在开始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我不是老鼠,我是人”,然后大声说出来重复108遍,晚上睡觉前也要这样重复,这段时间不要到可能有猫的地方,这样做21天之后,你的恐猫症就好了。于是,他回到家认真地按医生的嘱咐去做。但21天后,他见到猫仍然忍不住浑身颤抖撒腿就跑。于是他愁眉苦脸地来见医生,,医生惊讶地问他难道还是不相信自己是人吗?他说:“我现在相信自己是人了,可关键是我不知道猫是怎么想的。” 这个寓言故事说的就是一个自卑的人的内心。 其实自卑主要来自于攀比,你本来是这样的人,但你却想成为那样的人。 不满意自己的现状,在自己的内心构建了一个美好的形象,然后拿心里的这个形象去和自己的当前比较,就更不愿意接受自己。由于内心的敏感,就会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压力与自卑就产生了。 因此,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的意思不是发现优点忽略缺点,而是说要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但却不贴标签、不批判地完全接纳,而且要认识到人人都有不足,而正是因为有不足,才有提升的空间,才有进步。 只要改变心态完整接纳自己,自卑就会消失,自信就越来越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