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总结 任何父母对子女并非出于滋养或爱护的言行举止,或者任

周庆红
总结 任何父母对子女并非出于滋养或爱护的言行举止,或者任何父母让子女为自己的天性而感到羞耻的做法,都可以被称为“原生家庭之伤”,即使有些社会和文化默许了父母的一些行为和言语,这也并不代表这些行为和言语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有益。只有正视原生家庭之伤,我们才有可能从这伤口中复原。原生家庭之伤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身体之伤、言语之伤、性之伤和情感之伤。每一种伤害,都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造成了影响。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李艳红
有一位男孩对我说,老师我爱上一位男孩了,我说哦,你打算怎么办呢?男孩说我要和男友去流浪?如果你爱上一位女孩你会去流浪吗?他说不会,女孩要给他体面的生活?那男孩不需要体面生活吗?那有什么不同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情饮水饱? “有情饮水饱”这只是文学语言,如果从生物学解释,饮水只能维持7天的生命,不管是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是爱情,只是对象不同,也要过人间的生活,如果爱对方,却不能给对方体面的生活,这只能是自私的表现;并且,真正的爱情都有利他性和排他性,自己怎么能保证优秀到吸引对方?老师相信有伟大的爱情,但是至今还没看到过,因为再伟大的爱情也要落实到穿衣、吃饭,自己一个初中毕业生,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保证两个人的生存?房租、生活费、日常开支等等,需要具体的规划和计算;而且现在国家很注重一个城市的市容,一般流浪都都要被送到收容所的; 你现在,离未来婚恋还早,不必太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性取向,因为青春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可塑性,为什么偏要逼着自己走一条狭隘、艰难的路;无论什么样的恋爱,先要谈生存,按照普通人的心理规律,先满足生存需要,再满足爱和归属的需要,如果把顺序搞反了,就很难走下去,好比一个孩子出生就让他走路,会损坏孩子的骨头,会导致他以后也无法走路; 当然这个案例表面说的是性取向问题,男孩未必爱的是男孩,而是父母给不到安全的亲密的关系,恋爱只是情感上的替代。所以说我经常强调,孩子成才未必和家庭有关,但是孩子出问题肯定是和家庭教育有关。好在这个孩子通过10次的咨询,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学习努力之后成绩居然拔尖,和男友分手了,觉得对方很low。关于他爱同性还是异性,那是他以后婚恋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保持中立态度。

和钰蓉
用心理学来解释——“之所以没有被选择,其实只是因为你没有满足对方的核心需求。” 在心理学上经常提到一个名词【核心需求】。“上岸被斩”说明陪TA吃苦只是TA阶段性的需求,而不是他的核心需求。就像人在很饿的时候,只要有食物,会选择先吃饱再说,这是阶段性需求。 那什么是核心需求?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不过是TA已经不那么匮乏了,不再需要充饥止渴,那TA的核心需求就会变成内心更深层次的渴望。所以关系中如果没有摸到对方的深层的核心需求,就会变成TA充饥止渴的阶段性选择。 核心需求往往藏在一个人的信念里。是TA相对最缺乏的那个部分,曾有被家暴经历的人的核心需求就是一个情绪稳定,绝对安全的人;从小被指责、打压、挑剔的孩子,他的核心需求就是被看到被接纳;一个从小家教很严,从小受到严格管控的孩子,TA长大后的的核心需求就偏向自由。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里藏着Ta的核心需求,比如一个总是哭闹需要你哄的伴侣,一定是成长过程中哭闹很有用,每次不被关注哭闹会让TA得到好处,所以保留下来变成TA的生存策略。 就像回避型依恋,为什么遇到问题回避,我们看的不是TA回避的一面,而是TA专注的那一面,因为那才是带给TA收益,让TA忽略情感去追求的防御点。如果一个人早年强烈的表达自己的需求都被忽视了,TA的信念里就会根深蒂固的觉得说出来没用,靠自己就会变成他的生存策略。这就是为什么你让一个回避型哭闹着解决问题,TA做不到,因为TA的经验里哭闹没有用。 所以看清对方的核心需求,就需要还原TA的成长环境,家庭,家庭相处模式等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就是TA点爆你的无意识行为,如果你看不懂,就会觉得那个是攻击,只有看懂的人才知道那是防御,是为了去缓解TA得不到的那个痛苦。 如果看不懂TA的核心需求,一个小技巧。吵架的时候,TA控诉你最多的地方就是TA最不舒服、最需要被满足的地方。这就是TA对于童年没有被满足的需求退行回小朋友的呐喊,也是一碰就痛的地方。 那怎样让自己变成对方的核心需求,你只需要无条件接纳就好,进入TA的潜意识,在的信念模式里工作,不像TA的父母一样挑剔指责,也不要像TA的领导一样给期待和压力。你只需要去理解TA的感受,站队TA的感受,跟TA的感受待在一起,足够让TA有被看见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就是TA的核心需求,永远不会被替代。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