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我们体会到痛苦,悲伤,嫉妒甚至兴奋等情绪时,先尝试让自

刘云清
当我们体会到痛苦,悲伤,嫉妒甚至兴奋等情绪时,先尝试让自己可以暂停也一小会儿, 也许是30秒,也许是3分钟, 让我们【有意识地】和这些情绪共处一会,“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和期待等,并试着不带评判地表达-出来, 这就是正念, 一种活在此时此地的练习过程(而不必总是被自己过去的情绪互动模式所影响而立即付诸行动却又后悔莫及)。 而这种成为自我观察者的能力——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才能让我们最终超越过去的模式,从中涅槃。 我们自出生以来,太习惯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或者就像福柯说的以自己之前“被规训”的视角和思维模式来看待世界。因此我们就(自然地、本能地)认为世界就应当如何,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一生都是处于这个阶段,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脱离“评价性自我” , 拥有“观察性自我”的能力,值得我们付出时间精力去理解和练习 —— 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在练习如何获得【爱的能力】♥ 成长需要时间。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掌舵人, 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自我重塑。 与君共勉。

5温暖
0回答
于敏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郭红玲
心理学家埃利斯把脆弱称之为“不能忍耐症”,即脆弱意味着一个人挫折耐受力低下。 这并不是错误,没有人生来就有很强的耐受力,关键是了解耐受力低下背后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一般来说,有这三种思维模式的人,会更容易感到脆弱。 a.应该思维 认为事情“本就应该”如何,“不应该”出现其它的情况。 比如生活本应是轻松自在的;付出努力完成的事应该完美无缺;人人都应该对别人怀有善意;谈恋爱后应该和所有异性保持距离;结了婚应该生孩子等等。 但事实上,生活总是与困难挫折相伴;再尽心尽力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并非所有人都以善良为第一准则;恋爱与结婚后的生活方式,是两个人共同商定的。 如果我们坚持“应该思维”,不根据实际场合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想法,就很容易处处碰壁,产生挫败感。 b.绝对化思维 认为事情要么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 比如我如果没有做到最好,那我就是最差的;我如果没有错,错的一定是对方;一个人做了好事,就是绝对的好人;一个人做了坏事,就会被盖章成坏人。 在这种绝对化、非黑即白的思维下,我们往往会处在极端的情绪中,要么是极端的亢奋、认同,要么是极端的挫败,这种挫败常常发生,就会让人更容易脆弱。 c.灾难化思维 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认为结果是无可救药的。 夸大是我们思维的一个特点,当我们高兴的时候,看到所有的东西都会很开心;当我们伤心难过时,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得很伤感。 这种夸大的特点就导致了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把它想象得更糟糕。但是,不管这种感受有多真切,我们都要提醒自己,这只是一种夸大的假象。 我们所担心的事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 所以,当有一天遇到的事情让你感到很脆弱,很无助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感到脆弱?我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当前发生的事情的? 不同的思考模式造就了在同样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是更脆弱还是更坚强,是容易崩溃,还是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