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在美国纽约郊外一栋公寓前,一位年轻女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刺。在被杀的整个过程中,她曾大声呼救,而且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过,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来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也叫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人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吗,2011年,在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遭遇车祸后,躺在路中间多次被碾压,路过的18人视而不见,最后小悦悦被拾荒阿姨陈贤妹救起,可惜没有活下来。除了谴责这些路人的冷漠甚至冷血外,旁观者效应在里面也发挥了负面的作用。
之所以会造成旁观者效应,一个是责任分散,另一个是从众心理。
责任分散,就是当某件事情只由你一个人来做的时候,你的责任感是很强的,但由一群人来做的时候,这种责任感就被这群人给分担了,每个人都会希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类似于“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有责任”。
从众心理,是说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他人的倾向,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更是明显,所以当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时,我们往往也遵循他们的行为,采取“不介入”的态度。
知道了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破解:一是在遇到凶险状况的时候,向特定的某一个对象求救比向围观者集体求救有效果。一定要在围观者中挑选一个最有可能提供帮助的人,不知道姓名就把对方的外在特征明确出来。而被点名的人,就非常有可能出手相助。二是当发现别人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也不要因为围观者众多,就把责任丢给他人,要主动站出来,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援助。也许你的这个善举,就会带动更多人投入援助,产生积极的从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