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如果想让家庭中的男人出人头地,女人就要回归本位,做一个温

冯二玲
如果想让家庭中的男人出人头地,女人就要回归本位,做一个温柔似水的女人。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代替她。母亲无微不至的配合让孩子经历了全能自恋期。婴儿早期的全能自恋必须得到充分满足,否则他们就会立即陷入可怕的无助感中,这个时期孩子也在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信任和自信是两个概念:自信是信任自己,有些人很难信任别人,其实是他不信任自己。基本信任源于母爱,我有资格被爱,我有资格活着,这是基本信任。资格感也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我能够活下去,小婴儿对这个世界唯一的需求就是活着,快乐的活着。 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不再满足他的每个愿望,他开始受挫,全能自恋逐渐破灭,这也使得他能够逐渐分清主体-客体关系,但有很多长大的孩子或成人还有全能自恋,而这些人背后通常都有一位“完美妈妈”。所以,温尼科特提出一个概念“足够好的妈妈”。在一岁前孩子需要完美妈妈的呵护,百分百满足他的需求,一岁以后孩子的需求不需要全部得到满足,他会遭遇一些挫折,但整体依然是顺的。“足够好的妈妈”可以让婴儿大致获得一种整体性的感觉,即我基本可以掌控我的世界,这种感觉获得后,他便能够安然度过一些不被满足的时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陪伴是无法替代的。 母爱之所以伟大,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其他形式的爱是为了连接,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试探并开拓自己的人生边界,而妈妈则永远祝福着自己的孩子去进行自己的探索,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一个健康的妈妈能够知道这些分离过程:第一次是分娩时,第二次是孩子能够脱离其怀抱时,之后是孩子步入学校时,然后是孩子开始工作,走出你的世界,探索他自己的世界时。 在亲密关系当中最好的爱是放手。

2温暖
0回答
冯二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胡周琴
关于爱情~ 1、俄狄浦斯情结 ——为什么会爱上他/她?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 我们和另一半在一起时候的相处模式,或许就会像我们和父亲或母亲的相处模式。男人找爱人就是在找妈妈,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女人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容易喜欢上一个让人放心的忠厚男人,这些都是俄狄浦斯情结。 2、黑暗效应 ——光线昏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3、多看效应 ——擦出爱的火花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给参加实验的人看一些人的照片,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4、吊桥效应 ——心动不一定是爱情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起走过吊桥,因为提心吊胆地在吊桥上走,而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让人误以为是遇见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这就是有名的“吊桥效应”。同理,除了“走在吊桥上”,当一个人处在惊险、刺激和危机场景里,也更容易青睐和自己一起度过的人。 5、拍球效应 ——吵架时越吵越凶的原因 拍球时,用的力越大,球就跳得越高。也就是,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小。所以,如果吵架时双方谁都不肯停下来,就像不断在拍球一样,会越吵越凶。 6、互补定律 ——性格互补的人更易产生恋情 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团体,全都是性格相近的人,那么很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和谐,容易发生争执。因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类似,同时对一个事物产生需求的时候,大家就会产生利益冲突。而人与人在具体内容上能够互相满足,会产生强烈的人际间相互吸引,所以性格互补的人更易产生恋情。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