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幸福就是... 累的时候能好好睡一个安稳舒服的懒觉

赵莎莎
幸福就是... 累的时候能好好睡一个安稳舒服的懒觉

2温暖
0回答
罗丹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李蕾
在客体关系理论中,精神病理被看成是自体构成的困扰。个案疾病的本质可以追溯至自体发展的停滞以及分裂中的异常。研究的重点在于这些停滞在什么时候发生,分裂的准确特性是什么,以及这两者渗透至个案的不同认同的程度。      自体是构建于人际关系中的,因此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心理困扰”等同于人际关系困扰。如果一个人的早期客体关系一直是非常虚弱的,也就是说,如果母性关系的显著特征是公然的虐待,长期的分离,或者抛弃的话,那么障碍几乎很可能发生在自体机能的每一个领域里。      但早期关系并不是影响一个人自体价值感的唯一因素,贯穿一生的干预性内化,使得个体并不仅仅是早期发生事情的一面镜子。      在客体关系理论中,与重要人物之间的互动可以支持一个人的不同认同,比如婚姻认同的维持涉及了一大堆敏感的关系反应。人们与他人建立的关系有助于维持一种自体的生存感。人类持续地从事着自体—他人的内化,这种内化能够弥补并强化各自的认同。      但是,当人们严重怀疑他们自体的价值感,那么他们不仅会怀疑自己形成有意义关系的能力,还怀疑自己维持这些关系的能力,对这些个体来说,人际关系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空洞的事情。他们无法设想他人会真心愿意与自己呆在一起,因此他们寻求一些手段以确保生活中的主要人物仍然与自己有关系。其结果可见于“投射性认同”之下的成人客体关系的各种模式。      什么是投射性认同呢?      在客体关系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行动或做出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      常见的投射性认同有:依赖、权力、情欲、迎合。      依赖的投射性认同的显著特征是表达持续的无助感。这类个体确信,要与他人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那些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相处融洽,关键要说服他们相信自己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依赖的投射性认同起重要作用的另一个症状是恐怖症。   权力的投射性认同的基础在于必须处理控制与统治的内在挣扎。这种挣扎根植于早期的客体关系,而权力在这种关系中与接纳感和好坏感相关。通过在他人身上诱导出软弱感和无能感,是权力的投射性认同在人际关系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情欲的投射性认同是一种人际动力,意味着通过性的方式来建立和维持关系。投射者用它来诱导出投射目标的性欲反应,并在这个基础上维持彼此的关系。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个体与他

王润之
控制式关系:服从他还是战胜他 家庭成员中会有一种控制式的关系,可能会有如下的一些明显或者隐晦的表现: 第一,要求你按照他的指令行事。他可能用你为什么不…、你应该…之类的话对你提出各种要求,若收到你抗拒或拖延就会非常恼火。 第二,喜欢对你做出各种评判。“对的”“错的”“不合群的”“不负责任的”等。 第三,习惯性将责任归咎于你。是不是你造成的都会归咎到你的身上,从不会主动反省。 简言之,控制方无视被控制方的界限,一切都要以他的意志运转,如果不符合,就会强行改变你,直到你符合他的标准,成为让他满意的人。 控制式关系非常可怕,受控方会有很强的压迫感、窒息感,与此同时,控制方的内心也是充满冲突的。 第一,控制方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对自己“虚弱”“无能”的部分感到非常恐惧,为了找回安全感,他们会拼命地抓取一些自己能够掌握的事物,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正确的,有能力的。(也是+双引号的) 第二,控制方会主动回避自己的问题。随着控制欲不断加强,会让控制方出现一种错觉,即“我确实是强有力的”“我永远是正确的”。在错觉的影响下,他们遇事不会反思自己,而是自动化“对外归因”,把责任都推给别人,维护良好的自我感觉。也因为如此,容易出现思维僵化,认知水平下降。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上下级,夫妻之间,任何认为自己在关系中百分百没问题的人其实都存在这种回避态度,应该引起重视和反思。 在一段控制关系中,如何设立并且保护自己的界限? 首先要获得对方的信任。对于控制方,你不能简单的想着服从或者战胜他,因为一味服从是隐形的鼓励,表现强硬,容易引起冲突。开诚布公的沟通,让他从你身上得到信任和安全感,冲突和矛盾才能化解,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足够的耐心,有时候还需要鼓起勇气,才能帮助控制方面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控制方总是牢牢的盯着你的言行,对你提出各种要求,你就应该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你自己的界限在哪里,而且不喜欢他的越界行为,以后也不打算配合这样的行为。表达的时候最好用内心的感觉具体描述给对方,这样会让对方警醒,并开始重视你提出的问题。 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前面两条不奏效,控制方没有任何改变,只剩下保持距离的方法。减少接触的机会。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并可以多和支持你的人及朋友联系,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统,可以减少、冲淡“控制式关系”对你造成的不良影响。

郭朋雅
“老师,是不是我做错了,没有人理解我。” 当听到这句委屈又无奈的话,我认真打量着眼前这个快把自己缩到地下的男孩。十六七岁正是朝气蓬勃,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而眼前这个孩子,双眼无神,肢体动作内敛,好像担心有人看到他似的,尽力把自己缩成一团。 “我觉得你做得对,很有担当。”听到这句话,我明明看到他眼里有光闪了闪。怕是我自己看花了眼,在多次鼓励下,他终于敢抬头了。 事情是这样的,他是某校高三的一位学生,平时成绩优异,最近吸引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学,两个人以讨论作业为由,一来而去,两个人熟悉了,走的越来越近了。同寝室的同学就以此打趣。 “我不喜欢开玩笑”从他烦躁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对事儿认真的孩子,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跟同学们开一些过分的玩笑,他们却像抓住我软肋一样一次次拿这件事刺激我。 终于在一个课间,爆发了。“在寝室开玩笑我忍了,在班里他们还说,我没忍住。”男孩跟嘲笑他的同学打起来了,这件事也发酵得越来越不受控制。老师知道了,了解清楚原委,让爸爸把他带回了家,他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担心女生受处分,就说都是自己的错。而女生也选择了自保,把自己摘清了。 “我不怪她”,这孩子说话的语气不像个孩子,倒有一点沧桑感。让他苦恼的是由于自己揽下了所有责任,爸爸一直说自己做的不对,给他添了多大麻烦,马上高考了,耽误的课怎么办。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觉得越来越呼吸困难,不想呆在家里,但也没勇气再回学校,就这样耽误了半个月了。 聊完了心里话,特别是听到对他的认可之后,他不再语无伦次,说话的声音也洪亮了,直起腰板的他明显高了一头。 我们微笑告别的时候,他再次问了我“你真觉得我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对吗,不要骗我。” “是的”我再次肯定了他。爸爸生气不是因为你揽下了责任,而是你现在没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爸爸给你解决麻烦,他肯定会不开心。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想得到理解和支持,如果把他们当做成年人来看,他们会表现得很棒。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