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你更相信哪个? 答:我都相信。

吴倩
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你更相信哪个? 答:我都相信。 是的,作为从业8年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咨询师来说,我真的相信,而且一直相信。我不仅相信感情,我还相信爱情,更相信爱。 为什么相信? 因为我看过太多的婚姻(恋爱等不同的亲密关系)不幸福,有的走向死亡,有的走向更好,有的走向好聚好散…动机没有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 感情是一种联结,是需要流动的。爱情是一种建构,你相信有就有。爱是客观存在的,不多不少,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亲密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难相处,最让人捉摸不透的。每个人都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亲密关系,又不得不在这个关系中体验或者逃避,甚至回避,带着冲突、矛盾、纠结,往前走。 关系这种联结,一些时候是滋养,一些时候是消耗。每个人的联结方式不同,如有的人喜欢独处,做点什么比如读书、品茶、插花,做家务等等,或者什么也不做,就是发呆,睡觉或者冥想;有的人喜欢找个人一起做点什么比如聊天,或者游戏等等,或者什么都不做,各自待着…都喜欢而且享受就是滋养,都不喜欢而且承受就是消耗;一个喜欢,一个不排斥,或者有的时候很喜欢,有的时候没那么喜欢就是不太适应。 每个人方式不同,但是本质不变,都是渴望联结,渴望给予爱,渴望被爱。允许存在,允许发生,允许流动,允许…看见即疗愈,看见即成长。

1温暖
2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评论
信就有。不信就没有。

嗯,也信,也不信,情这个东西挺不好说的。

相关回答
薛昭霞
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3种人格: 内在父母、内在成人和内在小孩。 这3种人格同时存在于我们体内,随着压力变化而自由切换,交替出现。 一般在我们没什么压力时,「内在父母」会占主导。 它爱讲道理,擅长说教。 同时,也充满爱与关心,对我们包容体贴。 随着我们体验到的压力递增,「内在成人」就会取而代之。 处于这个状态下的我们,比较独立,拥有相对清晰的边界; 并且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渴望自我实现。 那么,「内在小孩」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当我们会体验到超额压力,刺激强度超过自我强度的时候。 此时的我们,已经无法自行消化对面的挫折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无力和匮乏感。 那一刻,就像是肚子饿了一样,我们的心很难过; 不幸的是,我们很难将 “我需要你关心,需要你陪伴,想被你重视” 这样的话表达出来,总感觉不好意思。 有些人甚至难以察觉自己内在小孩的这些需要。  相反,会习惯用一种所谓 “成人” 的方式来伪装。 比如经常拿 “我没事,我很好”,“没关系的”,“成年人要坚强” ……此类的话来打发自己。 久而久之,很多人就戴上了面具—— 表面上是一个「无所谓的成人」,实际上是「被压抑的一个小孩」。  「内在小孩」未被看见和滋养,会导致我们下意识地压抑掉这部分,这是匮乏感造成的根源。 根源性的创伤没有被看见、被解决,就会以各种奇怪的偏差行为呈现出来。 比如有些人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在社交场合失控,做出匪夷所思的破坏性行为…… 这是匮乏感造成的不良后果。 匮乏感没有被正视被满足,生活中就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