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偶尔抬头看看天,也许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在等着你

徐逸帆
偶尔抬头看看天,也许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在等着你

0温暖
1回答
评论
希望永远都在,只要你相信

相关回答
李有军
美国作家奥里森·斯威特·马登在《心灵的富足》一书中说:“心灵是能量的唯一来源,唯有心灵富足,才能获得平和、喜悦、快乐以及爱的能力!”内心富足的孩子,能够获得平和、喜悦、快乐以及爱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定会比那些被溺爱、被宠坏的孩子更加的优秀,更能深刻的体会到爱的意义,更懂得感恩。 1. 让孩子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不易。父母要在生活中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比如春节时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和其他亲属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都要让孩子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时教孩子感谢老师的教导,为老师送祝福,老师开心,孩子自然也会感到开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做一些事情,让他们亲身体验自己做事情的不易,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不易。 2. 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孩子做家务,处理自己的房间,锻炼孩子独立的动手能力。教孩子帮父母买一些东西,比如,叫孩子帮忙买日常用品,以锻炼孩子的胆识和交流能力。孩子在选择的时候,教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判断事情的好与坏,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内在平和。生活中要适当地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让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长。同时教孩子正确看待世上的东西,并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每个父母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但是过分的溺爱,只会对孩子造成无形的伤害。如果你真的想要为孩子好,那么请克制住你的爱,因为爱一旦放纵,就成了溺爱。被父母宠溺的孩子,即使你有金山银山,永远也填不满孩子的欲望。所以请克制自己给予的爱,让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感恩与珍惜,引导孩子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努力生活,进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刘云清
许多人通过避免活着来否认死亡的现实性。举例来说,许多人避免进入关系和体验爱(存在),因为他们害怕被受到伤害或被拒绝(虚无、死亡)。类似地,一些人认为如果他们没有真正地活过,他们就不会真正地死去。他们恐惧地过完一生,因为他们更深地恐惧死亡。 死亡是所有限制性事件的重大象征。死亡绝非仅仅是一种现实的恐惧。无论是个人选择还是外在事件导致我们意识到死亡,死亡意识总会把对人类限制的所有恐惧招进意识:无法知晓全景,无法控制自己,无法控制他人。人们在一种英雄式的幻觉中度过他们的大部分生命,这个幻觉让他们能够抵挡这些议题的现实性。然而,死亡却持续不断地向这些幻觉提出挑战。 我们人类常常接触有哀伤的人,却失去一些帮助他们的能力,因为我们一直不断想找话题来说。我们想要解决他们的问题,想要做些什么。我们越是用力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越是有一种孤独无依的感觉。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人能和他们真的一起存在(presence)。我们必须学习怎么培养这种跟人同在的能力。我们大概不会跟在来访者身旁走来走去,也不会躺在他们脚边,但我们可以用象征的方式来做这些事情,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和他们一起存在,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跟随他们,在跟随他们情绪的转变。 —— 路易斯·霍夫曼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