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按照科胡特的理论,形成自我要经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史冬英
按照科胡特的理论,形成自我要经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镜映。对于刚出生的婴儿,他需要妈妈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他,并且在这面镜子里,让婴儿感觉到自己是完美的,也就是妈妈要能够随时随地地给予婴儿正向的回应,没有嫌弃,没有忽略,这样婴儿就形成了最初的自我。 第二个阶段:理想化。在经过了第一个阶段后,一个人就可以逐渐接受其实自己是不完美的,然后开始在外部世界去寻找那个完美的客体,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妈妈,后来可能是老师,或者明星,在这个过程中,他把自己对完美的情感投射了出去。 第三个阶段:孪生。经历了前面两个阶段后,一个人最终会发现并接受,不但自己是不完美的,而且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但两个不完美的人却可以形成一个完全接纳的关系,然后用“在一起”替代“完美”,让我们最终可以借此勇敢而坚定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1温暖
0回答
史冬英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古丽扎努尔·艾尔肯
为方便理解,我把咨询师分为了5种角色,但你要知道:心理咨询师是多种角色混合体,而非单一角色。 第一种角色:倾听者 说来可笑,你天天与人讲话,却几乎没人可以倾诉。 现实的倾诉是相互的,你说,他也说,频频打断,还抢着说,就算闺蜜知己,谈的也只是简单苦恼。那些隐含的羞耻与恐惧、道不尽的心酸、莫名的孤单、遏制不住的冲突,往往难以启齿。听一个人完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并不容易,倾诉衷肠有人听,更是奢侈。心理咨询师可以,他不但听,还要会听;不但听你讲的内容,还要听没讲出来的内容。你为何现在讲,为何讲这些而不讲那些,为何这样讲而不那样讲,为何讲的时候是这样的表情,为何与情绪不匹配,为何那么理性,为何眼神在闪烁,为何泣不成声又为何沉默不语…… 为了倾听,咨询师几乎投入了全部心神,绝对以你为中心。“无论怎样,我都会认真听你说完”,这就是在场的品质之一。好的咨询师还能感受你的感受,体验你的生命体验。与此同时,你也会感到他与你同在,他在关注你、共情你。遇不到真正愿意听你讲话的人,就像穿越沙漠没有伴侣 第二种角色:澄清者 人都有一套自我保护系统,日常交往都在用其掩饰脆弱,目的在于让自己看起来还好,至少不那么糟。 其他人也都在维护你这套系统,而不是戳破它,这是不谋而合的基本礼貌,几乎不用人教。比如人家辍学,你会避开考试话题;人家单身,你会避开婚姻话题。然而,心理咨询师要做那个孩子,喊出那句话:“你看,皇帝真的没穿衣服!”而不必在意大臣们虚伪的迎合与打压。 “澄清”需要勇气,更需要关系的牢固。正如你可以和伴侣说“我想做爱”,但不能和同事这样说。没达到一定亲密度“澄清”要小心。特别是开始阶段,无论多质疑,都别太早拿放大镜看人家脸上的雀斑,羞耻感是逃离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但澄清迟早要被咨询师使用的,只要他真拿你当自己人,就要探究真实,他不会只是老好人,他知道追问像根针刺得你疼,但他也知道只有挑破脓包,呈现真相,疼痛才值得。这不是得罪你,而是更深的保护。很多时候,一个人想说的并不是真正想说的,问的也不是真正想问的,唯有一步一步澄清,才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心理咨询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究生命真相。而真相往往充满恐惧,需要咨询师与你一起面对,就像小时候怕黑,父母抱住你说:“宝贝别怕,有我呢。”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