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遇到的人 我们遇到的事 不完美是常态 不会所有的事情
陶莎
我们遇到的人 我们遇到的事 不完美是常态 不会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 不会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理解的样子 接受不完美 认可不一样 才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得更轻松
1温暖
0回答
苑群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赵莎莎
究竟什么才是幸福? 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毕淑敏说:“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稳定……其实是灵魂的成就。” 智者妙语,授我以渔: 幸福不仅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心态;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境界。 幸福不是欲望的实现和满足,而是精神的安适与富足。安于当下,即是幸福。 《庄子•达生》中,记载了吕梁游者的故事: 孔子在吕梁山游玩,见瀑布高悬三十仞,激流飞沫四十里。 如此水域,连鱼憋都不能遨游。正赏叹间,忽见一男子出没水中,孔子惊讶之下,以为他“有苦而欲死”,忙命弟子沿岸追赶救人。那人却在几百步外的浅滩处浮出水面,披着头发唱着歌,好不快活。 孔子上前问道:“刚才见你在激流之中浮沉,以为你是鬼。近看之下,才知道你是游泳的人。请问,你潜水有诀窍吗?” 男子说:“没有诀窍。我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漩涡共同沉入,与波涌相偕浮出,顺从水流规律而不杂私念。我就是以此而游。” 孔子再问:“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男子答:“我生于山而安于山,就叫做故;长于水而安于水,就叫做性;不知所以然而然,就叫做命。” 原来,安适并非来自于刻意追求,而是叶茂花开,瓜熟蒂落。 原来,能安于当下,不知所以然而然,就是幸福。 原来,最深的安适,是自在却不自知。
石萍
很多孩子热衷追星或沉迷网络,对于这类情况,一个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去理想化。当孩子追星的时候,不要粗暴的贬低,摧毁他的偶像。大家发现父母没有办法的时候,常常就会干这样的事情,结果孩子跟家长之间剑拔弩张,冲突越发激烈。作为咨询师更不能干这样的事情,我们需要先共情孩子的内心感受,看见他的需要,慢慢谈着谈着,他就知道,其实偶像也是普通人,和我们一样吃喝拉撒。 当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时,我们需要慢慢的告诉他游戏是怎么回事?因为孩子看到的游戏是屏幕呈现的一个幻想,孩子容易陷入理想化,不懂现实,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些现实化的条件或机会让他去接触、去认识,然后慢慢就放下来了。
李萍
家庭和各种社会系统一样,有自己存在、运行的规则和需求。 家庭需要一对关系良好的父母。只有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运作正常,他们才能安心抚养孩子,孩子才有机会健康成长。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佳,家庭中的成员就会被迫做出不良的适应,利用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 这些即时、自动的防卫方式,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系列的辅导之后,往往发现是他们的婚姻先有问题。她们进一步成长之后,了解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是为了化解父母婚姻关系中的冲突和压力。 也就是说,孩子借着自己的问题行为,来维系整个家庭的平和,他们宁可成为“问题儿童”,也要为家庭带来一些帮助。而且,他们往往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心理疾病(长期积累导致生理疾病)、行为偏差(多动、暴躁、饮食失调、网恋、早恋、辍学、逆反、自卑、自大、忧郁、精神分裂等),永远不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是因为家庭本身生病了,有行为问题的某一成员,只是病态家庭的“发言人”、“代理人”而已。 个人的问题意味着家庭的病态。家庭系统的病态,则反映出整个社会体系的病态。
代宁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爱孩子是为了跟孩子分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在心理层面上将父母抛弃得越彻底,就越健康。不过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父母有强大的自我功能。
罗微
如果有一些时刻你真的想聊聊,你是可以找个人聊聊的。 聊聊是需要不少时间的,这就需要我们把速度放慢下来一些。放慢下来的过程会让我们离自己的感受更近,更健谈,更松弛,有时也会感觉更疲惫或者无力。有人害怕这种无力感,其实没什么。在你疲惫的时候身边是有人的,她保证你的安全,她愿意听你将,无条件地信任你,支持你。你可以放心地把自己交出去,不必费心扮演一个更好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挺好。 慢慢聊,在交谈中重新认识自己。
胡周琴
在人际关系中,情绪识别、情绪确认、情绪表达很重要。当一个人不习惯用语言表达时,就会用错误的情绪和对抗的行为来表达,容易阻碍、破坏人际关系。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