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妄想、执着心、习性。会让人在烦恼与困境中无法自拔。解决了

方伍多
妄想、执着心、习性。会让人在烦恼与困境中无法自拔。解决了这三者,就超越了烦恼,自己当家做主人了。 如何做到呢?要先从培养觉察力入手,这是前提,也是正唸心理訓練中最核心的部分。训练觉察自己的动机和言行背后的诱发思维,即出发点,慢慢地养成这种习惯,你会对自己有更多角度的了解。行为表现就更为从容。我们整个的创造与追求,无非是把生命的空虚填满的过程,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苦,求不得之苦,在焦虑面前,人人平等。逼迫的苦,就是让你不自在。生命是个加法,修行是个减法,减心不减物。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李志钢

许珂
我的老师曾奇峰说:“人格成长的唯一途径,是获得新的客体关系经验。” 咨访关系,就是来访生命里新的客体关系经验。这段关系像是母婴关系,回到生命最初的链接,被看见,被理解,被涵容,被支持。在这一段关系里,最初的来访是怀疑不可能有人可以理解和支持他/她的。在他/她内在父母眼里:我是这么一个糟糕的人,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我哪里都不对,怎么会值得被好好对待呢?后来来访开始相信:即使我抑郁了,生病了,我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被好好对待的 。弱小不糟糕,也不羞耻,刚好有人愿意帮助我,并且在帮助我的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个“妈妈”,不再是冷漠的,没有回应的,会说:你很重要。这个“妈妈”,不再是苛刻的,责备的,伤害性的,而是告诉来访:这不是你的错。 哪怕我们冲突了,这个“妈妈”会说:我不高兴会告诉你,不高兴是我的事,不需要你做什么。可是,在来访的原生家庭里,爸爸妈妈不高兴就是天大的事,他们不会说,可是我需要不断付出或者小心翼翼地讨好才能避免可怕的事情发生。 黄仕明老师说:“一个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被爱。”是的,来访没有和妈妈共生的体验,也没有得到过妈妈的关注和共情性回应。但是,在咨询师这里,来访被好好对待,那个“好妈妈”,慢慢住进了来访的心里,替代了那个冷漠、没有回应的妈妈。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