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人生是一个不断拆盲盒的过程,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
郭玫
人生是一个不断拆盲盒的过程,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 不要因为拆到不好的盲盒而沮丧, 坚定地往前走, 惊喜往往在泥泞之后。
0温暖
0回答
#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相关回答
魏孝琴
薛梅
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
崔相红
想要拥有吸金体质,你要做到以下几点: 1.拒绝混圈子,要把时间放在你最重要的事情上 2.拒绝乱投资,拒绝陌生赛道 3.你如果不好好搞你的心,就有人来搞你的钱 4.拒绝消耗,断舍离一切消耗你的人事物,不和不匹配的人事物消耗时间(树要长大,树叶总会掉落) 5.拒绝人情,不要为别人的眼光买单,要为自己脚下的路负责 6.拒绝碎片化,集中精力干大事 7.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刘金晶
挺久之前,我发布了一篇文章,大概2k多字左右。 前几天,收到有人发私信问我,这篇文章是不是没写完,觉得写的挺不错的。 因为文章是复制粘贴过去的,所以我想是不是粘丢了一部分,于是把段落对了一下,发现没问题。 但对方又坚持问了一次,还挺认真的,我也有些狐疑,于是又仔细的把文章看了一遍。这一遍就看出了一点问题来了,论述的第二部分是有些仓促的,过渡得有些生硬,可能不是专门学心理的人,论述的转折就不是很连贯,有些断续的感觉。 看出来了之后,我就回应说,文章是当时听课有感触一时兴起写的,有点久了。虽然也问了对方感觉哪里有断点的感觉,的确也是想从读者的角度得到些反馈,但本心来说,并没有根据反馈很快就去修改的想法。 没想到过了一阵子之后,对方说看到完整的文章了,是软件和手机型号之间有不兼容的地方,显示不全。 这一下,真是出乎我意料了。找了好半天文章本身的问题,原来不是没写完整,而且真的没看到完整的。 这一次,又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归因倾向。 归因方式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找原因时的一种思维方式,从自身内在找原因就是内归因,从外界外在找原因就是外归因。 这两种方式没有完全的好或不好,都有适用的场合。有句话说,天底下的事就三类,我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 如果真是自己的事,那么内归因就是合适的,叫勇于承担责任,否则,是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还内归因到自己头上的话,就叫过度承担、自疚自罪了。 反之,明明是自己的事,还外归因到别人头上、老天爷头上,那就推诿、不负责任。而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的确外归因就是合适的,那叫有边界、各自为自己负责,和接纳现实。 所以,归因方式无所谓好坏,最佳的方式是,能够根据具体事情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符合的归因方式。 但一般人们都没有那么极端到只是外归因或只是内归因,只是根据人们的性格秉性会显示出偏向某一方的倾向。有人倾向于内归因,就会事情来了先看自己能做点什么、是不是自己这边的原因。而有人就会倾向于啥事都先把自己撇干净了再说。 那成长的方向,自然是向着趋于中庸的方式去啦。内归因倾向的,可以试着首先去找找别人的原因、客观的原因,再回到自身,而外归因倾向的,则可以首先看看自己对事情有什么样的影响,再去看外面。
王新宇
卡尔·罗杰斯:“高于一切的力量不是宇宙中最强的力量,而是爱。”
王倩倩
要努力在一团糟的生活里,抓住那稀缺的温柔,借着这温柔之力而走出深陷的泥沼。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