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张俊超
6温暖
0回答
王丽华
温暖了
相关回答
黄芳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部分: 本我(本能的我) 自我(现实的我) 超我(理想的我) 本我来自我们的本能冲动。而超我来源于权威和环境,是一些规则和要求。自我负责协调本我冲动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在小时候,父母就是权威。如果父母是灵活的、尊重的,超我的迫害性就会逐渐消失。孩子的人格也会发展比较顺利,超我会变得成熟和灵活。 但如果父母比较严厉,有过多的指责、评判、要求。 孩子的超我就会比较强大,成为“虐待性”或“惩罚性”的超我。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发展出极致的自律,超我过分压榨本我,忽视和压抑本我的需求。让自我被迫自律。因为一旦不够自律,就意味着“失败”。 自我就会受到超我严厉的“惩罚”,内心陷入深深的羞愧和自我厌恶。这就形成了一种“自虐式”的自律。 这种所谓的自律,是一种拉扯和内耗,极度消耗内在的力量,极难维持。 很多人越想自律,越难自律,越容易出现堕落的情况。 怎样才是健康的自律呢? 健康的自律,应该是灵活的,适度的,而不是极致的,把懒惰和拖延完全消灭的。 超我发展较好的人,能跟自我形成良性的互动。 他们能意识到本能的欲望和超我的目标之间的冲突,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周海清
后来我发现最有意思的 不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而是在追求想要的东西的过程中 你经历的那些体验和感受
祁芊彤
父母掌握对孩子绝对的教育权,几乎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家传”的教育方法没错,当反观不同的人成年之后的性格和命运,有的坎坷、有的平顺、有的人际关系紧张社恐、有的受人欢迎……不用之处在于,应对人际环境的方法不同,导致人际交往的优劣是相互伤害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赢”。 现在被打的三岁孩子角度,无论怎样应对都是最适合的,假如妈妈早年教育“谁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成为孩子的人生规条,未来多种可能性推理可知:当孩子到达青春期,更加有力量时,不知轻重的狠狠打回去是否会给对方造成脑子估计的伤害,又或者孩子接下来学了武术,这个规条会让结果更糟糕。 因为小时候的妈妈没有教育孩子忍耐“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没有教会孩子“如何不被人打”回避伤害和风险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三岁的孩子应该怎样教育,没有标准方案,您有什么哪些更好的教育方法愿意分享一下吗?
郭玉玲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书中提出过一个观点:“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至少需要5个要素:感知积极情绪,专注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明白自己人生的意义,有所成就。”
王新宇
“勤能养财,学能养识,善能养福,乐能养寿,动能养身,静能养心。”
鞠艳超
很久不曾更新了,理由是太忙,其实是不想逼自己,真的太累了。 今晚更新是想让一个小伙伴看到,人间值得,还有人在想为你做点事情 这是我最近的睡前读物,我喜欢里面的人味,让我回到人间,分享给愿意相信我并且尊重我的朋友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