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一棵1200多岁的白果树~ 她的童年在唐朝~
杜迪文
一棵1200多岁的白果树~ 她的童年在唐朝~
1温暖
0回答
温柔宠溺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张莉
亲密关系中,很多事情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很难分清是非对错,也没办法精准量化达到绝对的公平。所以,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必太较真儿,给双方一个机会,待到都能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进行有效沟通。
华燕
经常听人说起刺猬的寓言故事,靠得太近了,身上的刺又会扎痛对方,离得太远,又冷得受不了。 0~7个月的婴儿是无法分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这个时期的我们没有边界感,我们会觉得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自我与外界的客体混在一起。妈妈跟孩子处于融合共生状态,妈妈是我,我是妈妈,母子之间是没有边界的。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开始分化,母子一体逐渐分化为妈妈跟孩子两个独立的个体,成长就产生了分离,产生了心理空间,有了尊重与自由,有了个人隐私。 要真正解决人际距离的问题,必须有一个规则固定下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边界。有了边界才可能建立长久愉悦的关系。 现实中的越界行为,简单罗列有如下几种: 1、控制者 控制者的本质是“古老自体”,在心理上还残留着原始夸大的部分,就像婴儿待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可以无所不能,其实就是没有边界感的人。他们喜欢把家人、朋友、下属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总是千方百计否定别人的能力,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 2、入侵者 这些人从小没有“规则”意识,不会有边界的概念,会随便闯入别人的私人领地,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在家里往往会穿着睡衣会客,到别人家里会用别人的牙刷,随便进入别人的卧室,翻别人的抽屉,看别人的日记、 查别人的电话记录,外出的时候衣着过分暴露、借别人的衣服穿等。这些表现还处于类似婴儿时代的母子一体状态: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
郝荣
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 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 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时峰
意愿→行动→常态→坚持→习惯→成为你的一部分
宗阳
看到一张漫画:只有一片叶子时人们会抬头仰望,满树叶子时,人们便低头赶路。 这棵树,就好比人的一生。年轻的时候,我们拥有的太多,时间、健康、感情、金钱…… 当这些东西一起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忽视,直到快要失去才后悔莫及。 正如席慕蓉所说: “当我猜到谜底,才发现筵席已散,一切都已过去。” 很多遗憾的发生,正是由于我们不懂珍惜。
李春娣
在人际关系中,有时候你不懂得表达自己,有时候你不能够保护自己,有时候你不会拒绝别人,有时候你也会主动保持距离……这些困扰都来源于不能明确人和事的“边界”,缺失的“边界”会让我们感到痛苦。 人际边界来自于内在的“心理界限”。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