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天鹅》,一个女孩独立个体化的过程

电影《黑天鹅》,一个女孩独立个体化的过程

原生家庭

841阅读


电影从女主的一个梦开始。美妙的音乐,优雅的女孩,但背景是黑暗的,镜头里扑面而来的是邪恶,看似女主想要摆脱恶魔,但最后醒来时却是满足的微笑。女主的房间是粉红色的,到处都是毛绒玩具,像一个只有几岁女孩的房间。但推开她房间的门,整体是冰冷的深绿色,冰冷的镜子,和冰冷的母亲。弗洛伊德说梦是压抑的潜意识的表达,而生本能和死本能(即攻击)是一个人天生具有的两股力量。

 

女主妮娜是芭蕾舞剧团的演员,因长期上映的《天鹅湖》改版重新挑选天鹅皇后而面临新的挑战。导演说:“你很优秀,很努力,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最完美,但从来没有感情的流露。如果只是白天鹅,确定无疑的就是你,但也要跳黑天鹅。“ 同时从芝加哥过来的演员莉莉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莉莉的出场就让女主妮娜乱了阵脚,心神不宁。从心理学来讲,这也是一种投射,妮娜内心也有这部分的需求,所以才选择性注意到了莉莉。而这个选择成为一个扳机点,女主内心的冲突开始强烈起来,一方面是性和攻击、自我独立的黑天鹅,而另一方面是单纯、顺从听话的白天鹅。那么电影中女主是怎么完成独立个体化的呢?

 

首先女主建立自己的边界感,有独立的自我。电影从女主醒来母亲帮着穿衣服开始,就好像是母亲的一个玩具一样可以任意的摆布。甚至有一次母亲当面直接全部脱掉了女主的衣服,连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还有什么是能做主的呢?之前被摆布的女主的表情是自然的,但这一次女主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女主本身的性魅力也没有出来,因为身体本身就不是自己的,没有任何欲望。而且电影中女主和母亲发生过几次冲突,明显的看到女主的房间是没有锁的。后期女主扔掉了毛绒玩具,用木棍抵住门,不顾母亲的反对跟莉莉出去等等都是试图在建立自己的边界感,而且边界感的建立是伴随着对母亲的攻击开始的。


接着我们谈谈对母亲的攻击性。母亲说:“我牺牲了事业都是为了你。”电影中有个镜头,当女主被选中后母亲买了蛋糕庆祝,但女主肠胃不舒服不想吃,母亲的表情急剧从开心变成了生气,要把蛋糕扔掉。这时女主勉为其难的只好配合母亲,脸上是哭笑。这个场景看出了女主的自体感是假的,她为了迎合妈妈而压抑了真正的自己的表达。所以女主表达负面情绪的方式是抓自己后背而且不能被母亲看见,因为在母亲面前女主不能表现出这些,所以原本向外的攻击转而向内,攻击自己。这个攻击性随着女主的边界感和性欲的萌发逐渐呈现出来,直到演出前夜和母亲的直接正面冲突。但女主的这部分攻击还是要借助她人,幻想出的莉莉成为诱惑她的坏客体,而不是她本身的攻击性。那么接下来电影如何让这两部分整合起来呢?


最后就是白天鹅和黑天鹅的整合。最后出演时莉莉作为她的候补一直索绕心头成为她最大的恐惧。化妆间幻想的莉莉要争夺她的位置被她杀死,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则是她的攻击性出来,杀死了坏客体;另一层是她把这个坏客体吞噬了,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即整合了好客体和坏客体为统一。这之后女主再出场跳的那段黑天鹅非常惊艳,完全融入了黑天鹅的角色,体验中就好像长出了刺和翅膀一样。但同时女主也受伤了,其实刺到是她自己,这也意味着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本身就会经历痛苦,是一个脱变的过程,而不总是美好的。


以上只是我对电影《黑天鹅》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欢迎点击我的头像,留言或说说你的困惑。

 

 

打开情说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