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是自由的,婚姻是自主的。——这是我们要的现代爱情。
因为自由自主,摆脱了长辈的“包办”与“严选”,爱得更为热烈、冲动、纯粹。但婚姻会从激情走入寻常与平淡,有些潜藏的差异如果没有被看到,就会形成潜在的风险,引发婚后矛盾,婚前的美好华丽切换成成了混乱不堪。
也许因为太多人会伪装会制造假象,或者还没来得及冷静地相互了解,或者自己不清楚对婚姻的期待,迷迷糊糊风风火火地婚了,才发现自己“昏了”。怎么才能恋而不昏,婚前识人有术、与确定“对”或“值得”的人走进婚姻呢?我们来聊聊“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应谈论的6个重要话题”吧。
第一个:家庭观——自幼生活成长的家庭原色
古时讲究“门当户对”并不是全无道理,只是今天有了新的含义。组建新家庭之前,请了解Ta成长的家庭氛围、Ta的父母相处的模式、Ta和父母的关系、Ta对成家的看法与期待。这些大概率会影响到婚后小家庭的底色。
不妨和恋人多谈一谈:爸妈的婚姻,你怎么评价?如果有冲突,他们如何解决?他们关心你的恋人和未来新家庭结构吗?……有助于预测你们需要在哪些方面相互适应、调整。比如,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遇到矛盾时的沟通策略、新家庭与原生家庭的关联度等。尤其是新家庭与原家庭的关联度问题上,如果有分歧要尽早调和,不能独立、婚后还深深眷顾着父母的家而对新家庭不关心或不顾另一半的感受允许父母无底线介入,会严重影响到新家庭的维系。
第二个:婚姻观——对理想婚姻的期待和情感破裂的预案
我们无法预知将来的婚姻实际会是什么样,但可以描绘“理想的婚姻”蓝图,这个蓝图反映了双方对婚姻的共识与努力的方向。婚姻有三大基本功能:繁衍、情感和经济,三全齐美当然是最佳状态,但并不是每段婚姻都能如此圆满。对于“最重要功能”见仁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但双方要基本一致。“繁衍”是婚姻的重要功能,夫妻双方必然涉及对“性”的认知与期望问题。爱到深处,就很有必要坦诚地沟通彼此的性观念,这个话题是私密、个性化的,不能用好坏来评判,关键在于彼此配合、适应。
恋爱结婚都抱着白头偕老的期望,但“自由”是现代婚姻的灵魂,婚姻出现不可弥合的分歧走到尽头也不是小概率事件。因此,也建议有机会的话谈谈对“离婚”的认识:如果感情不在,要勉力维持家庭完整吗?怎样在离婚时尽量保证孩子的健康幸福?婚姻不是童话,理性讨论离婚反而有助于打破幻象,更认真谨慎。
第三个:仪式感——结婚的礼仪与礼数需要讲究吗?
恋爱是两个人的感情事,不一定讲究仪式;而结婚涉及两大家子的人和事,且是一种强社会契约,礼仪和礼数“要不要讲究?怎么讲究?”有时会相当繁复。比如:是否先订婚?是否要彩礼/嫁妆?办婚礼吗?在哪里办?婚礼风俗怎么遵循?买婚房吗?……再相爱的两个人,在这些“俗事”上的想法和期待的差异,不协调好就会成为矛盾爆发点。也有人认为,这是体现“诚意”的关键时刻,不可含糊。仪式感不能只是“我想……”,更多要考虑“我们想……”以及爸妈、亲戚、一大家子的感受,相互迁就和耐心磨合太重要了。
第四个:生活观——与父母同住吗?家务如何分担?
结婚就意味着从此是一家人,Ta的父母也便成了自己的父母,可终究又并不是自己的父母。虽然,年轻人大多希望保留私人空间,新一代父母也不见得愿意往儿女的小世界里挤,但随着新生命计划以及父母老去等现实发生,生活也需要新的安排。所以,婚前谈一谈:父母会长期一起居住吗?父母会来帮忙照顾孩子吗?家务活又累又不讨巧,怎么分担?有研究发现:女性的家务时间越长幸福感越低,丈夫适当增加家务劳动时间会显著提升妻子的幸福感。这就是“时代在召唤”:家务劳动需要更合理分工。
婚后彼此的生活融合度会越来越高,也将会产生实际权益的摩擦与平衡。恋爱时就请留意观察对方在有分歧有不和的情况下如何表现,如果Ta习惯性地乱发脾气、冷暴力、不让步、逃避、耍赖、慌张……大概率婚后也会如此或更甚,别期望“改造Ta感化Ta”。尤其,暴力、赌博、酗酒、高度控制欲、恶意欺瞒、贪财吝啬、好色不忠等,属于“一票否决项”,请及时止损。婚姻是为人生添姿加彩的,爱,当然要给值得的人。
第五个:生育观与教育观——“生-养-育”同心协力。
生儿育女在大多数夫妻的计划表上。如果奉行丁克或较长时间内不想生育,或者生育意愿非常迫切、认为“多子多福”,最好在婚前就坦诚相告。什么时候生育?想生几个?会差异对待孩子性别吗?孩子跟谁姓?如何养育陪伴?……条条可都是重量级话题,是对两人生育观的重重验证。
相对于生,养育、教育难度更高、影响更长久、潜在矛盾更多。养育教育理念,婚前交流得越透彻、诚实,婚后矛盾就能更缓和也更大概率可以顺利解决。“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对待孩子,会是严厉的、慈爱的、民主的、放任的,还是溺爱的?”“孩子学习不理想、调皮捣蛋、闯祸不断,能接受吗?”做父母一点不轻松,生-养-育的持久战,婚前回避去应对,事到临头吵架扯皮怕就会成家常便饭啦。
第六个:金钱观与消费观——谈钱不伤感情。
金钱观是价值观的核心之一,彼此消费习惯、储蓄习惯、投资理财习惯等未必相同或相似。
《谈钱不伤感情》这本书的作者定义了“影响夫妻关系的5种金钱人格”:省钱王、消费狂、冒险家、求稳者、随性者。顾名思义,也方便对号入座。区分“金钱人格”并不是为了制造对立,而是提醒夫妻间要试着根据对方的金钱人格特点,协商良好的家庭财务计划,减少因金钱引发的纷争。
赚钱、花钱、省钱的差异客观存在,有人婚前婚后都希望AA制,有人喜欢存钱攒钱不消费,有人买东西一定要名牌不在乎价格……求同存异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家庭整体财务规划的合理与可持续性,这是非常考验财商的一件事。
千里姻缘一线牵,愿红线牵起的是两个人的心心相系和小家的欣欣向荣,让爱情与婚姻给与你和爱人力量与养分,在稳定悠长的婚姻生活中“夫妻同心,其利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