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有感

个案有感

亲子关系 家庭功能

0阅读
最近连续接待四位NSSI的女孩,采集孩子们的成长史,真的是一件极其煎熬的事情。有一个七年级的女孩子告诉我,她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考70多分(以前一直95分以上名列前茅)被老师骂父母打,自己无比痛苦就开始自残,发现手流血感到疼痛自己很放松,后面已有压力就会割自己,父母一直不知道,最近才发现但是父母只是简单一句“如果再让我发现你这样,就退学……”诸如此类威胁的话语。我摸着她伤痕累累的左手臂真的很心痛。
 
我经常想:咱们到底为什么生孩子?咱们需要培养一个怎么样的孩子?考试成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AI时代我们还需要培养刷题的机器人吗?家庭功能到底是什么?……
 
杨绛先生曾言:“这世界上所有关系,都是相互的。你给我一颗糖 ,我会给你小蛋糕,你拉我看小星星 ,我就会带你晒太阳。”诚如斯言,任何关系皆是相互的,亲子关系亦不例外。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常常倾尽所有给予孩子无私的爱,然而,这份爱不应是单向的输出。父母也要给予孩子“爱”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回应这份爱,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
 
当孩子有机会为父母做一件小事,比如递上一杯水、帮忙分担一点家务,他们便能在付出中体会到爱的传递。这种相互的给予,会在日积月累之下,于亲子之间形成一条流动着爱的河流。
 
在这条河流中,爱川流不息,循环往复。父母的关爱如温暖的源泉,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回馈似清新的支流,为父母带来欣慰与满足。爱不再是一厢情愿的倾注,而是双向的奔赴与交融。在相互的爱中,孩子学会感恩与责任,父母收获成长与感动。如此良性循环,亲子关系方能愈发深厚、稳固,成为彼此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温暖的港湾。
 
   这就是良性的亲子关系。
 
   但是现在社会焦虑全民焦虑,而这种焦虑就传递到最弱小的孩子身上,家长还拿上一辈二十世纪的眼光看自己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小时候权威可以压制,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觉醒的时候,家长就会觉得“叛逆,不听话了”。
 
   如果这个时候还不调整教养方式和沟通互动模式,就会鸡飞狗跳或者孩子抑郁焦虑强迫……问题的孩子来自问题的家庭。孩子病了,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系统病了。孩子就是那个站出来的勇士!孩子拒学厌学一般跟成绩关系不大,而是在学校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没有朋友。孩子人际关系模式来自依恋模式,这也跟重要抚养人脱不了干系。小时候他跟重要抚养人之间互动时,如果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人和人之间是值得信任的,大概率孩子外延的人际关系模式就是这样的。现在很多孩子觉得被孤立被敌对,跟孩子探讨才发现,自己真的很像家里某个大人。家长怎么样做好孩子那面“镜子”真的很重要。
 
    “你眼中的你不是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多么希望咱们的家就是一个最温暖的港湾,累了乏了可以摆摆烂的地方;家是一个加油站,外面拼搏厮杀能量不足了,回来加油续航的地方;家是一个可以好好说话,不要明明彼此心里有爱,话语里总是带着“软刀子”的地方;家就是无条件接纳自己情绪的地方,哪怕全世界都可以抛弃你背叛你,家人永远坚定地跟你在一起……
打开情说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