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从爱与需要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关系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

赵莎莎
从爱与需要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关系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母婴式的关系: 母婴式的关系是一方发出需求,另一方付出爱来满足对方需求的形式。就像是妈妈养育婴儿一样,妈妈的职责就是为了满足婴儿的各种需求,全然的爱婴儿,给婴儿提供资源,让婴儿健康快乐的长大。 婴儿会要求妈妈做一些事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需要妈妈关注他,认可他,重视他,接纳他,帮助他,当他发出求需求的信号,妈妈要及时满足他的这些需求。 并且他需要你对他主动一点,要主动的去觉察他的需求,及时的满足他的需要,让他满意。 当你把自己放在一个宝宝的位置上需要被及时喂养时,那么你就把对方放在一个妈妈的位置上,你开始扮演宝宝的角色,负责发出需求,对方则开始扮演妈妈的角色,负责给出爱满足你,因此此刻你们的关系就叫做母婴式的关系。 同样,如果你在扮演妈妈角色,把自己放到妈妈的位置上,各种操心对方的生活,关心对方的状态,那么你也就同时把对方放在了宝宝的位置上。 第二种情况是矛盾式的关系: 有很多时候对方不愿意当你的妈妈,他也想当宝宝,他也需要你来关心他,理解他,支持他,那么这个时候他就是在主动要求你当妈妈,他当宝宝。 如果你愿意,那么你们会继续母婴式的关系,但是你不愿意你还想继续当宝宝,继续要求对方给你当妈妈,可是两个人都想当宝宝,那怎么办?你们就有了矛盾,谁都不想给谁当妈妈,谁都想当宝宝,宝宝就会跟宝宝掐架,那么这就是一种矛盾的关系。 在矛盾式关系里没有妈妈,没有成人,只有两个宝宝,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两个人胶着在一起,谁也无法满足谁。 第三种情况是成人事关系: 什么是成人关系呢,一个成年人首先具有界限感,他不会委屈自己去满足对方,也不会强迫对方满足自己,他知道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不想做的,并且能坚持自己。这样的人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并且会去寻找生活的意义,然后享受生活,在这个享受的过程中,他会想给另外一个人分享这种喜悦,从而跟另外一个人建立关系。这样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成人式关系。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李静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心理咨询课上教授讲的“心智化”概念。 心智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最早由英国心理分析学家Peter Fonagy,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同为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的Mary Target和 匈牙利发展心理学家Georgy Gergely提出。它是基于 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发展而来,它强调依恋系统并不局限于自身,而是作用于促进人类婴儿发展出对于内心世界的表达。心智化这个概念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有助于依恋发展研究、神经生物学研究等不同的领域,同时对于临床理论,特别是对于边缘型障碍也有贡献。一些临床工作者从心智化理论发展出特殊的治疗手段,他们称之为“心智化治疗”。 “心智化”,来源于英文单词“心智”,指的是心灵,内在心理行为。它被看作是认识自我和他人心理和情感状态的能力,并认识到人类的行为是“意识状态”,人类这种“将心比心”,把情感和思想纳入对于行为解释的能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即使是最聪明的灵长类动物的特殊能力。 心智化的两种状态: 1、内隐(非语言)的状态 这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自动化的,本能层面的反应状态。比如,我们见到一个陌生人,我们马上就会有厌恶,排斥,或者舒服,温暖等等一瞬间的反应。这种自动化的内隐的心智化的运作过程,大部分是在潜意识层面唤起的心理活动。 2、外显(反思性)的状态 这是一种更慢的,有意图的反应状态,例如当我们有意识的去思考和解释那个人为什么皱眉时,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心智化可以帮我们: 1、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2、建立安全的依恋来缓解压力 3、理解自己 心智化进行的好,就会产生好的依恋类型,心智化进行的不好,就会产生早期创伤,影响成人以后的认知图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