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在这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们常常为未来的可能

薛静
在这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们常常为未来的可能性担忧和焦虑,特别是当我们试图控制那些无法控制的未来事件时。“超前焦虑”便是这种现象的精确刻画,它来源于我们对未来的过分担心和不合理预想。 和其他类型的焦虑一样,超前焦虑也可能伴随诸如心跳加速、出汗、颤抖等身体症状。 人们可能出现灾难化思维,总是假设最坏的情况将会发生,而忽略更有可能发生的中性或正面结果。为了减少焦虑感,个体可能会逃避那些他们认为会导致焦虑的情况或活动,这反过来可能引发社交退缩或决策迟缓。 应对超前焦虑,我们选择 1.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改变患者对未来的不合理预期和认知模式,以缓解焦虑症状。 2.正念冥想学习活在当下,接受无法控制一切,并学习保持平静。 3.暴露疗法逐步降低对不确定性的敏感性,淡化对未来事件的恐惧。 4.放松技巧系统性的身体放松练习,帮助缓解身体上的焦虑症状。

1温暖
0回答
张芮宁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140天 沟通与自我认同、自我塑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沟通,其实是不断认识他人和自己、而不是把他人变成自己的过程。弄明白究竟是谁在沟通,我们才能了解沟通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是什么导致了沟通的成败。 自我认同与否,决定了自尊的高低。高自尊的人对自己的价值有充分的肯定,所以会倾向于认为别人是友好的、自己是受欢迎的;低自尊的人则往往觉得自己没价值,所以别人也不会喜欢自己,所有人都可能在批判自己,于是,沟通中往往充满防御和敌意,甚至用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看起来,高自尊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并不能保证人际关系一定成功,因为一旦自尊过分,高自尊演变成了优越感,自我价值感过于膨胀的时候,也就是讨人厌的时候了。 那么,谁在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同和自尊高低呢?我在《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我们内心的焦虑》等一系列书中,都特别谈到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对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重要他人”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概念,是指在一个人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而这个人物,在我们的成长期中,通常就是父母或其他抚养我们长大的人。如果重要他人在日常的沟通中,总是传递“你是最棒的,别人都不如你”等过于夸张而空洞的赞美信息,我们长大后就可能成为作者所说的“自尊过分”的人;相反,如果重要他人总是传递“你怎么这么笨、你就不能做点有用的事吗?”等负面否定信息,我们则很容易成为自我嫌弃的低自尊者。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沟通中的自己,有一个练习,请读者分别列出“协助自我者”和“破坏自我者”,看看别人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自我概念;接着”再分别列出自己协助和破坏了哪些人。你可以按照书中的步骤做做练习,认真完成后,关于沟通改善的某些重要答案就会浮出水面了。 比如,一个从小被母亲责骂的女孩,自己做了妈妈后,也成了女儿的“破坏自我者”——每次都下决心“再也不能让女儿承受我所承受的痛苦了”,但一开口,就回到了母亲的老路上,亲子沟通每况愈下。咨询中,她说:“我简直觉得像被我妈附体了一样!我真的不想这样,林老师救救我!” 我跟她一起还原了成长过程中被母亲责骂的三个最痛苦的画面,帮助她听见幼小的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那个声音与她意识层面“我不想成为她”的声音正好相反,说的是:“我也会成为她,我要报复她!” “我也会成为她”——心理学里,把这样的声音叫做“自我应验预言”,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对事件的发展有所预期、那么接下来的行为就会建立在这些预期上、最终会比没有预期更可能成真。也就是说,一个人终将成为TA自己所描绘的样子。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