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小时候老师喜欢把我们比喻成花朵,长大了的我们最终成了花朵

张晓慧
小时候老师喜欢把我们比喻成花朵,长大了的我们最终成了花朵吗?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花,有可能有的人成了大树,有的人成了小草,还有的人成了森林。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按自己喜欢的样子去成长,即使没有花朵娇艳,小草和大树同样有许多价值。 做自己的“花”,为的不是他人欣赏,当同花朵一起站在阳光下的时候,太阳的光芒同样温暖我。我是晓慧,我们明天见!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刘芝
网上看过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 女孩从小备受父母疼爱、呵护,虽然家境一般,但衣食无忧,别人有的她也有。 可即便如此,她整个成长过程中总是很难开心起来,每次有想要的东西,都觉得很有负罪感。 甚至填报志愿时,都不敢随心所欲选自己喜欢、擅长的中文专业,被迫读理科。 深究其原因,就是她不管做什么,得到什么,父母都会给意见,提醒她: “看,家里最好吃,最好用的都给你了。” “你想要什么,爸爸妈妈再辛苦,也会努力帮你争取到。” “就报理科吧,文科读完出来不好找工作,别像妈妈一样,一辈子只能当个普通会计。” 一字一句,听起来都是爱。 可女孩心里特别堵,不舒服。 吃的肉不香,买的书包也不好看,就连读书,都觉得是别人的任务,没有自己的人生。 很多孩子不是缺失父母的爱,而是享受父母的给予时,总有很沉重的负罪感。 尤其是父母那一句句“为了你”,说起来轻巧,却是压在孩子心头上的千斤重。 心理专家武志红这样评论道: 当父母使用“我是为了你”这句话时,潜台词就是“一切责任和其中的‘坏’,都将由你承担,而我是好心的,所以要被免除一切责任和愧疚”。 换句话讲,父母旗帜鲜明宣告自己为了孩子,辛苦操劳,付出了一切。 万一孩子做不好,达不到预期,那是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无关。 这种自我牺牲的“伟大”,是一种情感勒索,以最直接的委屈,给孩子以最深的愧疚。

冯二玲
西游记故事启发家庭教育: 问题:家长在孩子复学就希望孩子认真学习,刚认真学习,就希望孩子成绩 优秀? 故事启发:唐僧为什么要一步步走到西天取经,让孙悟空飞去取回来不就行了。因为成长是个过程,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也读不懂,学不会。仅仅一本书而已。人生成长成功的成份,而分之九十多,来自挫折磨练。 家长为什么要一边养育孩子 ,一边学习成长? 故事启发:唐僧一行五人,除了唐僧之外,其他四人岁数都比唐僧大了几百年,而且以前都犯过错误,都被惩罚受困当中。在一西行过程中,每个人都多次遇到自己原来曾经犯错的情境,解决难题成长后,最终修成正果。比如猪八戒在天宫调戏的嫦娥才被贬下界。在人间又遇到了高老庄、盘丝洞、女儿国等女色诱惑,最后没留在任何一个温柔乡,也是猪的决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原来的自己都是本事非凡的,可以算是一定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是他们人生路上的跌落,也在提醒我们,不成长,成功是暂时的。成长了,成功才是稳定的。西游记中,他们也是在陪唐僧一路西天取经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成长起来的。所以唐僧就是他们四人的孩子。取经是孩子成长,也是他们成长。我们的孩子,他的目标就是长大、高飞,离开父母,实现自己的生活。家长也是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长为成熟,成功的自己。最后各自安好。所以,只让孩子成长,我们自己不学习成长。我们自己无法修练心性,也没有能力辅佐孩子达成人生的成功。我们望子成龙,就仅仅是梦想而已。 为什么生活让我遇到这么多不如意的事情? 故事启发:西游记中,唐僧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什么妖魔鬼怪的事都让他遇到了。为什么呢?他要是不选择去西天取经,能遇到那么多磨难吗?所以,他的经历是因他的选择而存在的,你的人生欲望,决定了你会遇到那些困难。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