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发现无法沟通的时候,就放弃沟通。人与人相处的原则是:
石萍
当发现无法沟通的时候,就放弃沟通。人与人相处的原则是:我们不同,但都没有错。圈子不同,观念不同,经历不同,想法不同,不必强融,相互尊重。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马冬梅
一,不再混淆事实和观点。 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量化的实事。例如,比如一个500毫升的杯子里装了200毫升的水。 观点就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例如:有人说这个杯子里水还挺多,有的人说就是很少了。而这杯水到底是多是少,因为每个人对多少的标准都不一样,你去和别人争论永远没有结果。 迷失中的人是搞不清这两者的区别的。明白人不再用自己的主观判断事情,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并知道怎样不伤害的得到它。 就是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 二,不再害怕犯错和失败。 越在意别人的评价越怕犯错和失败,他们缺少试错成本,甚至觉得这是可耻的,一心想证明自己是好的、对的、优秀的、善良的!他们认为成功就是避开失败和错误,因为从小被爸爸妈妈骂怕了,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当我们可以客观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不是完人,清楚的知道,所有事情成功前必将面临无数次失败,根本避不开,关键在于从犯错中总结经验智慧,快速从坑里爬出来。 三,具有了上帝视角。 在个人成长中,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觉察。会觉察的人会多了一双眼睛,一个绝对理性的第三视角,碰到问题,他会马上从第一视角抽离出来,转换成上帝视角,全方位客观去看,很快就能看清真相解决问题。 所以要改变的不是事情,而是我们的视角,觉者都明白,一切的发生都是刚刚好的,根本就没有坏事情的。
王倩倩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评判我,如此的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有了这样的念头 我允许,每一个念头的出现 任它存在,任它消失 因为我知道念头本身本无意义 与我无关 它该来会来,该走会走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 我允许,每一种情绪的发生 任其发展,任其穿过 因为我知道情绪只是身体上的觉受 本无好坏 越是抗拒,越是强烈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允许,我就是这样的表现 我表现如何,就任我表现如何 因为我知道外在是什么样子 只是自我的积淀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知道我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 我唯一要做的 就是全然地允许 全然地经历 全然地享受 看,只是看
袁燕
我为我而活,你为你而活。 我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 你活在世界上,也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期待。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们能偶然相遇,那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但如果我们没能相遇,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选自《格式塔的祈祷诗歌》
徐晶
其实,不必伪装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能真实诚恳地做自己,才是力量感。 干嘛要做十恶不赦,拧拧巴巴的自己, 就美美地呈现自己的内在和那些小脾气, 拥有努力上进的内生力,而不是表现力, 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被允许? 我可以且被允许呈现自己仙人球的样子~
刘丽艳
原生家庭让我们可以感受爱与被爱 自己对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对整个世界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那么世界上就充满了加害者, 充满了剥削、踩在头上、欺负你的人。 站在受害者角度就会很有理由去要求对方, 这确实是关系中的一个手段, 但我们要慢慢理解到, 关系不是拿来控制的, 彼此独立才能够让每个人轻松活出自己。
舒丽
首先,安全感的缺失。当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不确定性和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伤害,他们可能会选择坚守某些信念或行为模式,即便这些选择在外界看来显得不合时宜或固执。这种固执,实则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帮助他们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可控的感觉。 其次,自我认同的强化也是固执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对于某些人而言,他们的身份、价值观和信念体系构成了其自我认同的核心部分。因此,当这些信念或行为受到质疑或挑战时,他们可能会采取固执的态度来捍卫自己的身份认同,避免自我概念的动摇和混乱。 再者,认知偏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往往容易受到既有观念、情绪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认知偏差。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个体对某一观点或行为产生过度坚信,进而表现出固执的态度。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