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其实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给自己做的,只需要向自己交代,

赵艳杰
其实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给自己做的,只需要向自己交代,与别人根本毫无关系~ ​​​ ​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彭充
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自己,也很难喜欢别人。因为人有一种“认为自己是好的”的本质需求,如果一个人长期认为自己是差的,那么他会陷入稳定的低自尊,会有很强的不配得感,畏缩,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更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差的,但同时他又具备一些能力,那么他容易形成不稳定的高自尊(防御性拔高自我价值)。这种人在某些情况下会非常自信甚至自负,但一旦被批评,或者发现自己缺点,又会迅速陷入自我否定和打压。这种人容易表现出自负或者偏执,但本质还是因为低自尊,因为他没有一个稳定的自我来看待问题。 如果一个人从内心相信自己是好的,无关任何外部条件,就是切实地认为自己是好的。那么这种人可以由内而外地散发一种积极性,即使受到别人批评也不会愤怒,因为他不会感到自我价值被贬低,他会转向事情本身,哪怕是自己身上缺点,也能够直面并且尝试解决。他不用敏感于自尊,因为他已经获得。 我认为只有这种状态才是最高效的状态,才能做到关注切实的事,而不是被过去的创伤影响。同样,人只有相信自己是好的,才有能力爱别人。如果一个人内心不相信自己价值,他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向他人索求价值肯定,索求肯定是可以接受的,但问题在于,他对自己本质看法没有变(认为自己是差的),所以他不断地需要肯定来维持自己价值,无论他用哪种形式表达出来,都很容易使伴侣疲惫感到压力,所以关系很难维持长久。 人如果没有自己内在价值,就只能向外部索求价值,这是很糟糕的一种状态。我觉得从小被父母打压+高要求长大的小孩,很需要知道,否定并不是一个好的激励模式。长久维持这种模式只带来负面影响,会听不进别人的批评(自尊受伤)。非常孤立(无法得到关系支持),还有孤立带来的糟糕情绪处理模式(压抑,焦虑,抑郁),长期下来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坏。 要做的只是无条件地相信自己是好的,无关任何外部特质,无关任何价值,只有这样,人才会既有自信,又不会防御性的维护自己某一特点导致盲目和自大。

刘云清
发火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尊重,跟倾听他们的尊重是一样的。倾听的意思是:你讲的东西很重要,我很感兴趣,而且我要让你知道我感兴趣。那么发火就在表达:你现在的表现很烦人,我被你惹毛了,我也要让你看到我被惹毛了。 暴力则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人反对发火,是因为「一旦失控变成暴力,会让孩子受伤」。但平心而论,暴力是发火的副产品吗?有几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因为发火就不假思索地对人挥拳相向?任何一个守法公民都分得清表达愤怒跟斗殴之间的差异。既然我们能够分开发火和暴力,那有什么理由在跟孩子互动时管不住自己呢?难道只是因为他们无力还手?——这是暴力的源头,那么要反对的不是发火,而是「在无力还手的人面前才会发展成暴力」的卑劣倾向。 但也许是因为跟暴力之间的关联,也许只是这种情绪本身就让人不快,发火(尤其是对孩子)在今天一直被定义为某种不正确:导致委屈,导致惊吓,甚至冲突。而我们面对不正确仿佛只能「禁绝」:就不能让它发生!很多成年人当了父母之后向我求助,或者说是忏悔:「今天又对孩子发飙了,怎么办?」我说这很正常,我也会。他们大为震惊:心理学家也可以这样吗? 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事实如此。如果非要说没达到好父母的标准,那么「不是好父母」的人也已经为人父母了,这是既成事实。要说追悔莫及也可以,但现在能做的只有道歉。 相比于禁绝,道歉是另一种对待「不正确」的办法:认账,同时积极弥补。——我当时确实被惹毛了,这笔账不能不算,算好了,才会反思到自己也有一些冲动,可能又制造出新的问题。也罢,那就再处理新的问题。问题一样样显现,再一样样解决,没办法一开始就明察秋毫。 这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姿态。 ——李松蔚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