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 因为“应该”是一种隐藏的暴力,

朱云竹
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 因为“应该”是一种隐藏的暴力,一种内在的指令 指挥我们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感受不属于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不断说“我应该”时 实际上是在说我“错了” 过去错了,现在错了,未来还会错 我们真的不需要这样说自己“错了” 我们可以用“可以”这个词来代替它 “可以”这个词给我们以选择 而且我们永远不会有所谓的“错”

2温暖
1回答
季祎
温暖了
#
评论
“我应该”是“我错了”的外衣,这种思维模式会让人视角停留在过去。换成“我可以”会更加有动力和自主权,也能成为前车之鉴,更加有建设意义。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155天 关 注 正 向       关注正向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视角转换的过程。把注意力从缺点,不足转换到优点转换到“有”的部分。我们坚定的看到自己孩子爱人父母“有”的部分就会更加坚定的拥有很多。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独特的特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只要是表达出来的,它都会接受到并且指导着我们去执行它。同时潜意识会发出指令,把我们认同的部分吸引过来。所以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有”的部分就相当于我们认同自己“有”的部分,就会吸引更多的“有”进来。如果我们看到“没有”的部分就相当于认同自己“没有”部分,就会吸引更多的“没有”进来。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吸引力法则。也就是说当我们认同自己“有”时“有”就会更多,当我们认同自己“没有”时“没有”就会更多。正向表达就是认同自己的“有”。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孩子没有按时起床,我们会说“你又没按时起床?”正向表达“你可以按时起床。”         比如看到孩子字体很差,我们可能说“你看你那字写那么差?”正向表达“这几个字写的真好!”       比如看到孩子玩游戏,我们可能说“你能不能少玩会儿游戏?”正向表达“孩子,让眼睛歇歇,也让手机歇歇吧”,正向表达“孩子,可以看看视频”。       比如我们看到爱人不做家务可能就会说“你就不会干点活?”,正向表达“你也可以去拖地”,“你可以刷碗”,“你也可以做饭”。     比如同事有时候工作没有做好,我们可能会说“你看你又做错了?”正向表达“正确的做法是………”       比如早上都没有早起过,今天七点起床了。可以告诉自己“我也可以早起”,哪怕这次早起是为了出去玩睡不着。     比如看书看不进去,今天居然看了二十分钟书。也可以告诉自己“真不错,今天看了二十分钟。”       比如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看到别人做事情和自己的不一样就会生气。今天看到爱人事情没做好没有生气,也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情绪控制的好”。     比如晚上上床后总是抱着手机刷消息影响休息。今天把手机放到客厅到卧室看会儿书就休息了,也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按时休息了”。       有什么说什么,说什么有什么。

冯二玲
第229天 习得性无助及其启示 大约30年前,当时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研的马丁塞利格曼进行了一项实验,实现了人类心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塞利格曼博士观察了若干次电击狗的实验,他发现有些狗完全没反应,他们只是躺下来忍受痛苦,当时心理学领域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有些狗直接就放弃了,赛利格曼精巧的设计了两个阶段的实验,在第1个阶段A组的狗被背带绑住并受到轻微电击,他们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杆让电击停止,很快他们就学会这样做了。 B组的狗也是被同样的背带绑住并受到同样的电击,但他们无法让电击停止,这些狗只能忍受痛苦,C组是对照组,C组的狗被背带绑住,但没有受到电击。 第2天塞利格曼进行实验的第2阶段,他将这些狗逐个放进一个叫做穿梭箱的装置里,这个箱子中间立着一块低矮的挡板,每只狗都被放到挡板的一侧,被受到轻微电击,他们只要跨过矮挡板跳到另一侧就能停止电击,A组的狗(可以控制电击)和C组的狗(没有收到电击),很快就明白怎样跨越挡板,摆脱不适。但B组的狗(不能控制电击)则有不同的反应。他们躺下来呜咽啜泣,没有尝试逃脱。赛利格曼等人发现这些狗学会了无助,这一行为几乎摧毁了他们采取行动的干劲儿,此后科学家还发现猫、鱼、狗,大鼠、蟑螂,小鼠和人类都能学到这一特性。习得性无助就是将“做什么都没有用”这个想法内化,从而削弱了一个人的掌控感。 那么这个发现有什么启示呢? 成功的经验让人再次尝试,进而获得成功。失败的经验,让人放弃努力,从而再次失败。所以教学也好,培养孩子也好,带领员工也好,一定要让他们体验成功。因为只有成功,才能够让他们继续努力,从而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