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说实话,我真的很受不了已读不回这件事。每次我向别人交代事

梁春霞
说实话,我真的很受不了已读不回这件事。每次我向别人交代事情,或者向别人询问问题,对方看了我的信息之后,却不回复,这举动总是会勾起我内心剧场很多神经质的自我对白: “看到了吧?你是不重要的。” “看来,他不怎么喜欢我。” “啊?我得罪了他吗?什么时候……不是吧!” “太过分了,我已经等了三天,再不回应,我和他绝交!” “这人做事真不可靠!他不喜欢我?我才不喜欢他呢!” 有时候,我向我的姐姐抱怨,她反而说:“嘿,你不要这么神经质好吗?不要以为大家都很有空,把所有时间都拿来陪着你,好不好?大家都很忙的。” 其实对于已读不回,我会感觉到如此没有安全感,全是因为小时候遇过一件事:我爸爸不见了。他一声不响地离开家,没有交代、没有回应、没有消息。 那一年,我十岁。 那天,放学后的我发现爸爸不见了。我问母亲:“为什么爸爸不见了?” 母亲支支吾吾地回应着不明朗的答案,我唯有靠自己从蛛丝马迹里寻找真相。 最后,透过姑姑们在客厅里的一片谩骂及羞辱中,我才知道他欠了高利贷一笔巨款,无法还清。他惧怕高利贷上门追讨,自己走投无路,唯有逃之夭夭。 由于他把爷爷的家族生意也赌垮了,杂货店被迫关门,我的家人们有着说不出的怒气。那怒气也直接影响了我。其实在那一刻,我吸收了所有这些愤怒──直到我长大后,每每感受到被遗弃、被不重视、被不理睬时,我都特别愤怒。 “我被爸爸遗弃了”,这是年幼的我在那一年对这件事的解读。 那一声不响、一句话都没有交代的消失,就像那些无声无息的已读不回,让我觉得我的生命完全被父亲遗弃了。 在他的眼里,我们居然是如此不重要。为了保住他自己的命,他可以把妻儿的性命弃之不顾,任由高利贷来到我们家,威胁我们。 被遗弃,这很伤。 自此之后,我无法忍受我在乎的人不理睬我。我的心里仿佛有一个黑洞,一直填不满,无论放多少关爱进去,都会被吸光。在亲密关系里,我也会担心被遗弃,非常没有安全感。 我所在乎的人稍微慢一些回应我,或者没有回应我,或者杳无音信,这些都是我受不了的事。前提是这个人在我心中是有重量的。我若是对一个人没有这种依附关系,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我知道自己无法摆脱这样的人生脚本。其实我很清楚爸爸离开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他也没有说过要遗弃我;即使别人遗弃我,如今的我也有足够的内在资源去面对。可惜,童年的情绪无法被甩脱,我非常没有安全感,非常焦虑。(转载)

3温暖
0回答
周鹏
温暖了
#
相关回答
冯二玲
链接本体的力量 本体并不是一团具体的东西或状态,而是你核心最深处体验到的充沛的情感,比如爱、真诚、慈悲、好奇心、喜悦,它们就像钻石的不同切面,反射出了不同的颜色和光彩,体现出生命本身早已具有的圆满性。 本体的概念更像是本质,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你从一出生就完整的活在一个浑然天成的本体中,它是你一切活动的最真实的基础。举例来说,一棵桃树天然就会在春天长出叶子,开出桃花,当夏天来临,它渐渐地褪去花瓣,长出茂盛的叶子,在夏末或秋初结出丰硕的桃子,最后在秋天凋零败落变成冬天的枯枝。整个这一过程丝毫不需要费力,它做自己,就能流畅的完成这个过程,因为作为一颗桃树,这就是它的本体,它的本质。 痛苦让我们生活的无比煎熬,但同时痛苦中也有我们重新找到自我,找回本体的秘密路径。这要求我们在痛苦面前不闪躲不逃离,就停驻在这个感受里。去掉对自己的评判,不评判就不会和自己对抗,只是一种单纯的陪伴和关怀着自己。这是一种非常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所有的痛苦和不幸都源于别人对自己的不满和评价,尤其是父母和家人的不理解,不认可,疗愈自己的坑洞就是觉察自己,是不是做不到,没做到,对没做到的去努力做到,对做不到的接纳。对父母及家人也要理解,接纳,理解他们的发心,希望按自己要求做到,希望自己更好,接纳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接纳他们原有的样子,不报更高期待,不固执的对抗,接受当下的一切,一切原有的样子,内心祥和,幸福,柔软。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