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蜈蚣的脚很多,有好奇者问:蜈蚣大哥,您有那么多脚,走路时
古红香
蜈蚣的脚很多,有好奇者问:蜈蚣大哥,您有那么多脚,走路时您最先迈哪条腿?原本爬行中的蜈蚣愣住了,想了半天,居然不会爬行了——因为它的腿实在太多了,它爬行这么久,真没有思考过应该先迈哪条腿。 很多的卡顿或痛苦不是我们没有想法,常常是想法太多思维情感嵌顿了。此时,放松是第一步,连接身边具体的人事物,或者选一个人做心灵层面的交流。
1温暖
0回答
孔德雪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朱艳秋
读到荣格那句:前半辈子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去追随内在的声音~我瞬间有了共鸣,中年后我才学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或许真如他所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接受自己~
周鹏
时常有这样类似的思考。人走出原来的圈子,究竟是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有限性? 苏格拉底《申辩篇》 帕斯卡尔《思想录》 奥古斯丁《忏悔录》,阅读只是对抗空虚,却难以对抗着相心。有的悖论,其实只是人的理性不足。 柏拉图的《申辩篇》描绘了一个“杠精”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无休无止的质疑和拷问,导致了对他的审判和死刑。我在想,很多时候,问题比答案本身更重要。这有点像量子力学实验中的“观测”。正是“观测”这一行为本身,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发生以及变化。当你不想知道答案,或者你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承受答案时,你还要抛出问题吗?毕竟,我们都是平庸懦弱的普通人,我们对舒适和安全的渴求,远远超过对真实和真理的。
胡芸
都说拖延是个坏习惯,恨不得像切除肿瘤一样把它从自己身上摘得干干净净, 其实当我们回到拖延最初形成的情境,会发现那是一种艰难处境下的、不得已的“求生策略”, 这种策略帮助那时候的我们活得稍微不那么痛苦, 拖延者早期通常处在这样的处境: 一旦做点什么就会被批评否定,所以不做就不会出错, 可是后来的处境就变成: 担心被否定,于是拖着不做,可是不做也会被批评~~于是纠结、拖延、内耗、掉头发…… 所以拖延是罪魁祸首? 不,它是可怜的背锅侠
史冬英
生活中你一定体验过越描越黑的经历,你的本意是想澄清误会,但你得到的却往往是对方的毫不在乎,或者根本不信,即便你证明了A,对方也能找到B,让你继续澄清……结果就是你只要开始证明自己,你就输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自证陷阱,在证明者和误会者中间本身就存在不同的目的,证明者是想澄清自己,而误会者很多时候只是在释放他的攻击性,换句话说,他不一定不知道你是被冤枉的,或者你真实的情况根本与他没什么关系,他要的只是控制你、击败你,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自我满足,你解释得越多,他就会感觉越好,这个游戏就越不会停止。 所以,面对被误解、被评判,最好的解决方式一定不是跟着对方的节奏去试图证明自己不是那样的,而是跳出对方的逻辑,打破“不被理解——自我证明——反抗失败”的死循环。 具体来说: 首先,你可以主动出击。比如当有人挑衅你“你怎么还没有男朋友?”你可以回怼“你男朋友好像不喜欢你吧?”其核心要义就是把本能要说的“我……”换成“你……”。 其次,你可以冷处理。还是上面的例子,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反问“所以呢?你要给我介绍吗?”其中不在乎、不生气、不屑一顾应该成为你最主要的情绪反应。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其实还是接纳自己,任何时候,都先回到自己的感受上,去理性地、客观地看待自己,这时你就掌握了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没有人能够真正伤害到你。
那晓旭
教会孩子冷静而有建设性地处理自己和他们人的愤怒, 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人生技能之一。
张宏
对抗性运动可以让身体和精神舒展,同时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心理。让你的精神和能量不再被压制,大胆的去攻击,去释放,去防御,人越来越自信。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