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人人都需要在人际互动中感受到被接纳 但是如果经常感觉到不
赵琳
人人都需要在人际互动中感受到被接纳 但是如果经常感觉到不被接纳 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自己的要求太高,超出了了他人能包容的限度 二是自己不接纳自己,并将之投射到外界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李春娣
其实,逞强就是青春期任务未完成的补偿动作,正因“未完成”,当年种种被埋葬的期待才会暗暗涌动,变成日后挥之不去的执念。想要结束“逞强而不得”的轮回,首先要学会与自身的“弱”相处。 真正的强大,恰恰是接纳自己的弱,而非纠结于自己的弱。
张慧芳
最近在学校给孩子们做心理健康测评,凡是需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测评的孩子基本都有问题,和这些孩子聊天发现有问题的孩子大多数都有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现象,这和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
李春访
繁忙的工作, 复杂的人际, 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心力, 大脑,亦如开启多项运作的电脑, 也会突然卡顿。 有人说,不如“一键清零” 睡一觉,第二天又满血复活; 也有人说,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不如找人倾诉,卸下烦恼,才好轻装上阵。 亲爱的您, 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呢? 欢迎留言,互相探讨和学习。
王瑶琪
在失败者身上,常常有这些表现:对外人态度特别好,毕恭毕敬;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往往是“老好人,有修养,脾气好,善良”。而回到家里,他就暴露出另外一副面孔:变得暴躁,偏激,情绪化,愤怒,歇斯底里。在外面有多么礼貌,多么胆小卑微;在家里就有多么暴躁,多么肆意妄为。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类人?对内指责,对外讨好;对内“勇猛”,对外“懦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人到底是什么心理? -01对外人和气,对家人暴躁,是什么心态?1、踢猫效应:自上而下情绪转移你听说过“踢猫效应”吗?背后的小故事是这样:男人在公司被老板臭骂一顿,下班回家路上又跟人发生了冲突;回到家里,冲着在厨房里做饭的妻子,一顿输出谩骂;妻子一脸懵,委屈得不行;这时儿子放学回家了,妻子将怒火发泄到儿子身上,质问他为什么回家比平时晚。儿子也很生气,看到眼前走过的猫,一脚踢在猫咪身上。在这个故事中,负面情绪和冲动,就是自上而下传递的。老板——男人——太太——儿子——猫。可以理解为:他们不敢跟“比自己强势”的人发脾气,甚至没有勇气“怼回去”;满肚子的怨气,只好回到家发泄在家人身上;因为在这类人看来,家人是“弱者”,是不会违背自己的。 2、被偏爱,有恃无恐一般是子女对待父母,索取者对待供养者的态度。父母做好饭,子女特别挑剔:“真难吃,你们的手艺越来越差了”“你们很烦知道吗?能不能别来烦我?”“我现在已经成年了,你们能别管着我吗?”……索取者对供养者,同样如此。在这类人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你们就是我最亲近的人,无论我多么伤害你,对你们多凶,反正你们也不会离开我。”没有损失,不计后果,还能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越是被偏爱的,就越是肆无忌惮,不在意对方的感受。 3、窝里横,人设,矛盾人格这类人的内心,是自卑的。跟外人打交道时:他是内心是自卑的,怯弱的,不敢表现自己的。他生怕自己的言行举止,会让别人怨恨他,对他产生敌意;而一旦别人针对他,那是他无法承受的后果。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切,他在外面对每个人都是“讨好”的相处模式。这些行为,是为了打造“人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交面具”。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在外是一套,回家又是一套。对外人和气,是他们在外面的人设;对家人暴躁,是他们的底色和真实模样。 02如何跟这类“窝里横”的人相处?跟大家分
郭玫
有人说,人有两个袋子。胸前袋子里,装着别人的缺陷,背后袋子里,装着自己的缺陷 我们只要一低头,就能对别人的缺点说得头头是道。却往往不愿翻看背后的袋子反观自身 人不能自省,一如笼中困兽,固步自封。困兽是自己,铁笼也是自己。欲破笼而出,应镜鉴自身
和钰蓉
精神虐待是一种间接暴力,比直接暴力更让人难以察觉,但也更常见。在爱情中,往往表现在不尊重伴侣,说谎或者单纯的操纵行为。 施虐者看似没什么虐待行为,但言语、举止间都会透漏出明显的虐待意味,比如言语攻击、羞辱、讽刺、贬损。 精神虐待的手法往往也十分细腻,不着痕迹,旁观者很容易将其误解为两人所谓的“亲密互动”,或者“打情骂俏”。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