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边界感弱的人,不知道别人对自己有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宗阳
边界感弱的人,不知道别人对自己有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这类人很容易有内疚情绪,认为如果不帮助别人,就是冷漠和自私。 明明已经超负荷了,却还是会答应别人的要求。 当我们的边界被侵犯时,我们会感到不安、痛苦和恐惧。 这其实就是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对方,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难处,否则很容易造成忍无可忍后的大爆发。 因此,了解自己的边界,掌握自己的边界,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1温暖
0回答
孔德雪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原琪
每个人都喜欢亲密感,为什么亲密感这么不容易掌握?结果让许多夫妻觉得彼此像朋友而不是恋人,通常的借口都是现代生活压力太大,侵蚀了我们与另一半相处的时间,但这只是部分原因。 究竟什么是亲密感?如何重新找到亲密感?亲密感有三个主要构成元素:不怕受伤害、良好的言语沟通以及身体的亲近(性爱可能只占30%)。让这些重要元素保持平衡,那么你就会一直觉得被爱且被需要。
杨宝英
孩子成年后,父母和孩子的边界逐渐清晰,分离是完整亲子关系的必经之路。但是在传统家庭环境下,许多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不清,父母认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一定有权利干预你的事情,因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甚至事事控制孩子,于是孩子想独立的苗头被扼杀在摇篮里,如果一个家庭里面,父母分不清自己和孩子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很容易造成孩子自我认知不足,这样的亲子关系也必然在以后影孩子其他社会关系,孩子是家庭成员,也是独立的个体,他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受爸妈的影响,但他不属于任何人,他属于他自己。
谢芳媛
在家庭关系中: 你的父母并未察觉到自己的引导系统。所以他们无法给自己或彼此振动一致的行为模式。 他们通常认为要由你来改变行为,好让他们感受到正面的体验,因此在你进入他们的生命体验后没多久他们就想训练,你的行为模式,让你的行为,符合他们的喜好,但是,这样的期望是不可能达成的。他们没有跟自己本来的面目达成一致的频率法要求,你用你的行为,让他们有更好的感受,这就是所谓有条件的爱。 “如果你改变行为或条件,我看到了之后就会觉得比较好,所以你要为我的感受负责。”
李丽华
你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否则,你 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
刘金晶
生活里的投射无处不在。 本来毫无瓜葛、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陌生人,因为彼此的投射,可能就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无关系,不投射;无投射,不关系。 比如,那个经典的对话,“你瞅啥”“瞅你咋地”,下一步俩人可能就滚一起了。 说“你瞅啥”的人,是感受到了一种敌意,而对方很可能都没有注意到他,所以这种敌意完全来自于他自己的内心,是他认为别人对他有敌意。这是投射。 而说“瞅你咋滴”的人,如果明白是对方向自己投射了他本人的敌意,与自己无关,只与恰好此时此刻以此种姿势出现在这里有关,那让过去就好了。可他认为就是与自己有关,把对方当做某个确实对自己有敌意的人。这也是投射。
王润之
远离“情绪黑洞”,不做抱怨的垃圾桶 其实相关资料记录这部分的知识比较少,但很多人却处于这种情绪黑洞的周围,有的是“垃圾桶”,有的则是“倒垃圾”的人。情感关系不密切的两个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避开,远离,但如果关系比较亲密,这个情况就复杂且难处理的多。由于我们这部分主要讨论职场上的事情,所以此处仅从职场这部分展开。 “不开心”这三个字形容这类人群还是比较贴切的,他们擅长抱怨周围一切行行色色的人和事情,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感到满意和开心。心理学把这类人称为“情绪黑洞”。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越界,也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抱怨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情绪负担。对于他们来说抱怨是陈述事实且无害的行为,被迫倾听者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情绪垃圾桶”,情绪和精力都会被吸入“抱怨的黑洞”,正常的工作效率下降,心情变差,时间长了之后,影响到情绪、心态,出现无力感和沮丧感,看待问题也会变得消极、悲观。 情商之父戈尔曼说过:情绪是具有超强的感染性,而且会演变成成情绪泛滥。它不仅会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而且会从一件事蔓延到所有事,然后所有和它有关联的人都会陷入无底的黑洞之中。 那么,职场中应该如何化解这种“情绪黑洞”呢? 一定要划定好合理的情绪和心理界限:简而言之,界限不僵硬但要留有一定的距离,人际交往把握分寸,不要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也不要放任别人一次又一次的把你当做“情绪垃圾桶”;改变自己“拯救者”的心态,拥有这样心态的人,面对黑洞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同情对方的遭遇,并试图安抚对方,同时帮对方排忧解难。虽说“拯救者”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共情能力,但更容易被对方影响,甚至被这种黑洞吞噬。事实上,很多抱怨者都并不是奔着解决困扰去的,只是在用这种方式去排解自己的心中的情绪,他们心中可能更多的希望得到赞美和肯定,毕竟在自己经历这么多烦心事的时候,仍然可以应付很多事情,徒劳的安慰并不是他们真正渴求的,如果对方表现出委屈,你也不必自责,对于这种负能量爆棚的谈话,我们有权利拒绝它,勇敢的说“不”;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抱怨的传染性非常强,如果你身边一直有一个愿意抱怨的人,而你没有及时调整自己,很有可能你也会染上抱怨的习惯,在出现负面想法的时候,你应该及时的打住,并且用一些积极、正向、快乐的事情来修正调整自己。 希望我们可以守住自己的职场界限,远离各种陷阱,做积极、乐观、自信的职场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