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程璐璐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唐召力
汪小菲和大S事件最近闹得沸沸扬扬,汪小菲可以看出是一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当然这也其中也可能由于他们想制造热度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对于这件事情的,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是想从这件事延伸到对于情绪的管控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强烈情绪的背后是存在有期待和需要的落空的问题。当强烈的情绪来到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呢? 一,首先情绪到来的时候,我们要比较敏锐的去觉察到,我现在的情绪上来了,我现在很悲伤或者是很愤怒。 二,这个时候我们要去看到到底是什么事件,什么情况触发了我们这么强烈的情绪。 三,在情绪的当下,我们还是要做一些抒发他的动作,比如说出来、运动、大声的呼喊、唱跳、放松训练等等。 四,在情绪得到一定的发泄之后呢?我们是要复盘的,看情绪的背后我们到底是有怎样的期待和希望?这些期待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可以实现的? 五,当我们梳理完了所有的问题、期待、感受以及想要达成的目标之后,我们就要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要觉得情绪过了就不管了,因为如果触发的事件背后的愿望没有达成,那可能下次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还是会起来强烈的情绪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以及关系。
胡星星
女人的风情万种 一半来自阅历和价值 一半来自自律和颜值 “与其仰望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王吉琼
我期待妈妈能爱我,认可我。我期待爸爸能看见我,称赞我。我期待朋友能够喜欢我,陪伴我。我期待恋爱能够爱我,视我为唯一,理解我体贴我。我期待你们能如我所愿,但是他们居然没能如我所愿。这不是说我不好,也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不爱我。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存在的。 如何应对他人的期待呢?化要求为帮助,让对方感觉到自尊提升,能量提升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方式。
史冬英
今天一早就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 两个女儿开心地朝妈妈奔来,妈妈早早就张开了双臂,但就在孩子跑到眼前时,妈妈却选择了拥抱大女儿。 如果你是观众,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不是以为小女儿该哇哇大哭了?但其实没有。 小女儿只是愣了一秒钟,然后开始高兴地往回跑,一边跑还一边说:“下一次就轮到我了。”当然小女儿没有失望,当她再次向妈妈奔来时,妈妈毫不犹豫地拥抱了她。 视频下一堆评论说这个小女孩情商高,将来肯定有大才,等等,但我要说的是,这哪是孩子的本事?这分明就是妈妈的教育在起作用! 妈妈让两个孩子学会了当资源不足以平均分配的时候可以怎样处理,就像这样有先有后,并且让孩子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方式,而不代表先拥有的就更被爱或更好,于是孩子就能够坦然接受这种有时候看起来可能不完全公平的情况。 看完视频后我一直感慨,教育是多么需要智慧啊!但愿更多的家长能够学会这样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或许只要家长愿意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就会知道我们该怎么对待孩子是他们所需要的。
郝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让孩子做一件事,需要催好几遍才会动;明明说了不可以,孩子却怎么也不肯听;父母苦口婆心地说,孩子却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话放在心上……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必定是沟通上出了问题。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和孩子沟通的: 第一种,责备。“你怎么又把桌子弄得这么乱,跟你说多少遍了,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第二种,谩骂。“又不及格,你是猪吗?” 第三种,警告。“不准碰那个东西,敢碰一下我就打你的手。” 责备、谩骂、警告、命令、威胁、比较等等,这些是很多父母的表达方式。 那么如何表达,孩子才愿意听呢?我分享三个方法: 第一,行为描述法 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贴标签,比如骂孩子愚蠢,懒惰,邋遢等,这些负面型的标签给孩子一种“原来我是这样的坏孩子”的暗示,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想要纠正孩子的行为,要“就事论事”,客观的描述事实,避免上升到人格层面。当孩子不听话时,首先父母先平复自己的情绪,避免带着情绪去评判孩子的行为,客观地对孩子描述他的行为事实,帮他分析,做这件事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最后向孩子描述你的内心感受,说出你希望孩子改进的地方。 第二,正面表达法 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画面,甚至变成现实,在亲子沟通中,你可以用“正面表达法”正面去引导,将消极的干预转变成积极的引导。 第三,引导选择法 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自我意识比较强,二是孩子不认同父母的话 用“引导选择法”给孩子有限的选择自由,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把父母想要下达的指令,转变为他们自己的决定,这样的沟通便是有效的。
张莉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